吴军:向上的通道必然艰辛,向下的大门永远打开( 二 )


一方面我们说教育改变命运,但又发现出现了“教育无用论” 。有人说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 。问题是出在学校社会家长,还是出在学生呢?这些原因可能都有,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和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
刚才在活动之前,常青藤爸爸来采访我问到的一个问题 。说现在教育资源不足是不是我们市场化做的不够,市场化开放了,有竞争了,教师的工资高了,一定的教育问题就解决了 。我说“不,你不要太相信市场化” 。
教育资源不平衡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不仅是中国的问题 。从在今天的中国,三线城市里一个像样一点的中学,可能教育水平比30年前很多的北京高中都好,教师的水平高、实验条件也好,但现在依然有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中学,你的孩子可能还未必进得去 。
我记得我读清华的时候,清华大概一年从全国招了2200人,大家基本上都是凭高考分数进去的 。有一些个别的,比如计算机比赛拿第一名的人也可能进入清华,但这样的学生一共不超过二三十人 。所以,在当时来讲,全国大概有2200人能上清华,我前段时间看了下清华的招生数据,现在有3400多人、不到3500人 。
每年基本上都是这个数量,(和我那个年代比)看着好像多了一点,但还有一个统计数字,只有55%是参加高考进清华的;剩下45%有各种各样的:比如有奥运冠军、比如奶茶妹妹,因为健美操加了很多分 。还有一些是自主招生,还有一些因为得了奥数金牌,等等 。而真正考试进来的占55%,大家可以算一下,55%乘以3500人,还没有我当年高考的时候进入清华的多 。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整个的教育水平不断地上升,但教育资源永远是个金字塔情况,最顶尖的这些永远很难进,这就是现实,大家必须要认清 。有些家长说我一定要让孩子上清华,可能会把孩子弄得很辛苦,而且即使孩子上了清华,也并不等于将来就如父母所愿成为那样的人 。
第一版《大学之路》上市的时候,新东方的校长给我做了一个节目,俞校长说我们北大还有很多卖肉的,并不是说卖肉不好,但这显然不是家长所愿 。所以,你一定要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
阶层真的已经固化了吗?
现在,大家还有一个抱怨是“阶层固化” 。如果教育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那我们阶层是不是固化了?阶层固化”这事得这么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艰辛,向下的大门永远打开 。所以,你也不能说一定固化,因此有些时候不要抱怨自己没有走上去,你维持了现有的阶层可能并不差,没有走上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
去年,我在罗辑思维开了一个专栏,有一个读者给我留言说他从一个小地方来,在北京上了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 。抱怨这个社会怎么不公平,有人拼颜值、有人拼爹等 。我给他回信说:这个社会不欠你任何东西,你从一个县城来也好、农村也罢,到了北京,已经是人生很成功的一步了,某种意义上你应该对自己满意,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另一点来讲,你有自己的特长,你努力学习、你用功、你肯吃苦,这就是你的优点 。但世界上资源有各种各样,长得漂亮也是一种资源,拼爹的爹有本事也是一种资源,更何况有些时候你不要光看到自己的独立,实际上那些富二代很多并不是都在打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