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985才发现,拼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上了985才发现,拼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文章图片

文 | 网易公开课
又是一年春招季 。
日前 , 教育部公布消息 , 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 。
与去年的795万人相比 , 毕业人数又创新高 。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 但是“找工作难”是相对而言的 。
曾有热门新闻:武大女博士因第一学历是二本 , 而屡遭用人单位拒绝 。
而作为用人单位 , 理由则是: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要第一学历非名校的 , 但是因为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 , 肯定是优中选优 , 所以条件筛选下来就只能先淘汰本科非名校的学生了 。
到底是什么 , 拉开了二十多岁年轻人之间的差距?
1.
一切从高三开始 。
或许有一部纪录片可以帮我们解开答案 。
纪录片《高三》讲述了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三学生的故事 , 在豆瓣上获得了8.4分的高分 。
班主任王锦春知道读书才能改变这群农村孩子的命运 , 他曾这样对家长说 , 我们这里铁路不通 , 高速公路也没修好 , 想要走出去只有高考一条路 。
对孩子说:“读书不会读死人的 , 你就拿出半条命来读就可以了 。”
这可能是大部分中国人的高中 , 没有任何娱乐 , 每天在题海里奋战 。
有的人听从老师那句“读书不会死人”的话 , 每天反复地背诵知识 。
有些人则充当了反叛者的角色 。
成绩不够突出的张兴旺家境贫寒 , 父亲早逝母亲改嫁 , 内心脆弱 , 在重压之下借酒消愁 。
班主任劝他:“你一个人要更加坚强......如果我是你这种家境的人 ,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 报以两声长啸" 。
高考的日子渐渐近了 。
张兴旺顶不住压力 , 留下一封书信要放弃高考 。
班主任赶忙跑到车站把他追了回来 。
高考终于到了 ,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
有位家长的妈妈说 , 不想让孩子回武平 , 孩子去哪里她都会支持 , 如果钱不够也可以把房子卖掉 。
ldquo;考上大学”成了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
十年后 , 有采访人员回访《高三》里的同学 。
很多人好奇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他们还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吗?
接受采访的同学们无一例外地回答:“相信 。”
满意自己的现状的 , 他们感谢高考 , 比如罗艳 。
对自己现状不满意的 , 他们反思导致这一切的根源——高中时不够努力 , 不够拼 , 比如张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