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低谷期,你要知道蘑菇效应( 二 )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 。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而此时的林肯已经51岁了,他大半生都在泥淖和黑暗中,但是他从未被困难所吓倒 。
正如马克思所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
如果毅力是成长的羽翼,那懂得在被低估的人生中静下心来,就是一叶方舟,它将你盛载去寻找不平凡的意义 。
2015年,小说《三体》斩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奖 。
有一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他就是刘慈欣 。
童年的一个夜晚在他的记忆中深刻而清晰:
我站在一个池塘边上,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仰望着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 。
那是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是1970年4月24日,那年我7岁 。
ldquo;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
所有人都在埋头“赚钱”的时代,他却记得7岁时候仰望过的星空,在这个社会的人们眼里“像疯子一样”写着科幻小说 。
童年埋下的梦想的种子,在40多岁的刘慈欣的生活里显得格格不入 。
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人,好好上班就好了,写什么科幻小说,简直太幼稚了 。
但是刘慈欣知道,自己闪闪发光的脑海里藏着什么 。
大学毕业后的刘慈欣回到娘子关发电厂工作 。
在这里,他待了近30年 。
在娘子关发电厂的老同事、老邻居都不知道,身边一直生活着一位科幻巨人 。
一位工友还非常认真地告诉他:“网上有个写科幻小说的和你同名,可火了 。”他只是笑笑 。
刘慈欣并没有什么大块的写作时间,除了工作,他和别人一样要考虑“工作、养家、生活”的琐事 。
他白天作为计算机工程师上班,每天兢兢业业朝九晚五;下班还要买菜做饭,接送孩子上学 。
但到了晚上,刘慈欣就开始在脑海中搭建各类时空,从白垩纪到未来千万年的星际,把它们编成故事 。
他生活在平凡的生活里,却不会让自己的星空渐渐暗淡无光,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创作的细节 。
尽管这里山川闭塞,没有书店,没有图书馆,但刘慈欣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居住在大城市 。
他说:“那样会被经常性的活动分散精力,写小说的人应该生活在比较偏远安静的地方 。”
如果他想找一些资料,就坐上铁皮火车,一路颠簸疲惫地到北京,但他乐此不疲 。
在娘子关下,刘慈欣脑海里构建着巨大的故事场景,在深夜、在孤独时、在零零星星的闲暇里,他像黑暗中的行星,探寻着自己的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