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慢慢来

余生,慢慢来
文章图片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过:“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 , 诀窍无他 , 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
有许多“聪明人” , 他们习惯性地走捷径、抄近路 。
看似走得很快 , 但往往走不远 。
而那些看起来“愚笨”的人 , 一步一个脚印 , 走得很慢 , 却能走很远 。
我们会发现 ,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 , 都在下笨功夫 。
ldquo;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 ,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
写下这封信的时候 , 曾国藩已是花甲之年 。
短短几句话 , 却折射出这位晚清重臣一生的智慧 。
曾国藩出身于书香门第 , 自幼便勤奋好学 。
可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机敏 , 曾国藩天生有些愚钝 , 连考七次才考上功名 。
坊间流传着一件关于曾国藩的趣事:
年少时 , 他在书房读书 。
恰巧有小偷进入书房 , 小偷本想等曾国藩背完书离开 , 再下手行窃 , 结果一直等到深夜 , 曾国藩也没有把书背出来 。
小偷忍无可忍 , 跳梁而下 。
对曾国藩说:“就以你的水平 , 还读什么书?”
说罢 , 将曾国藩所背的书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 , 扬长而去 。
这件事 , 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用来调侃曾国藩的笑话 , 他也因此被称为“比小偷还笨”的人 。
但 , 曾国藩并没有因为天性愚钝而放弃努力 。
相反 , 因为愚钝 , 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废寝忘食、秉烛夜读是常有的事 。
他有一个独特的学习方法:如果一行字没有看懂 , 绝不读下一行 。
别人读一遍 , 他要读十遍 , 无论用多长时间 , 都要确保学精、学透 。
六次落第后 , 再次站在科举的考场上 , 时间给了他最好的答案 。
这一次 , 他成功及第 , 位列三甲 。
接下来的人生 , 他统率湘军 , 镇压太平天国 , 面对摇摇欲坠的晚清帝国 , 他一次又一次挽狂澜于即倒 , 扶大厦之将倾 。
勤奋好学的长处 , 完美弥补了他天资的不足 。
勤能补拙这四个字 , 成了曾国藩人生中最美的注脚 。
李汝珍在《镜花缘》里写到:凡事要尽人事 , 方能听天命 。
天资的高低是天命 , 而所谓尽人事 , 便是要拿出常人所不能及的勤奋 , 朝着目标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