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苦的学校,不肯走的老师

引导语:再一次的失望,这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贫苦的学校,不肯走的老师】 贫苦的学校,不肯走的老师
文章图片


四个人的学校

牛家沟村地处河南省伊川县与宜阳县交界,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带 。“村村通”实行多年后,牛家沟是所在乡唯一一个没通公路的村庄 。

2011年5月,在牛家沟小学任教40多年的老师牛延宾要退休了,谁来接自己的教鞭成为一个难题 。他反复思考,最终找到了自己教过的学生、幼师毕业的牛阿汝 。

牛阿汝曾在姨夫的学校里教过小学三年级以下的课程 。恰好,牛家沟小学的课程设置最高也是三年级,读完三年级后,孩子们就有能力每天步行到乡镇小学继续读书 。

正读成人大专的牛阿汝办了休学,回到了牛家沟 。虽然只是代课老师,牛阿汝却挺高兴——每个月能挣800元工资,能给自己读的成人大专交学费了 。

可这高兴,没有维持多久——牛家沟最初有19个学生,一年半后流失到只有3个 。大教室里空荡荡的,10多张破旧课桌横在教室里 。

别让学校散了

冬日,气温不断下降,冻得打哆嗦的牛阿汝带着3个学生逃出教室,在屋外上课,反而要暖和许多——3个学生每天在上学路上都会顺便捡些柴火,师生4人躲在楼梯口燃起火来 。一节节课就在柴火的噼啪声中上完 。在学生写作业时,牛阿汝会想起曹窑小学李安民老师第一次见她时说过的话:“你一个小姑娘不出去打工,为啥回来教课?教10年,你也转不了公办 。”曹窑小学有两个公办老师,教7个学生,是牛家沟生源的“竞争对手”,同时又负责发放牛阿汝的工资 。

2011年年底,牛阿汝找到李安民要期末考试的卷子,李安民以“牛家沟小学不是教学点”为由拒绝 。牛阿汝的眼泪转了几转,最终还是掉了下来 。教了一学期,学生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学习状况,牛阿汝也想以学生的成绩来核定自己的教学质量 。有家长气愤地追问她为什么不考试,牛阿汝无言以对 。

2012年春天开学,学生少了5个,他们被家长带到乡镇小学就读 。到了秋天,学生骤减到3人 。

接手牛家沟小学的一年半中,牛阿汝从120多斤瘦到90多斤 。牛家沟村所在乡的教育组组长不止一次劝她别教了:“你们这个教学点学生太少,还是撤了吧 。”

这个偏僻的山村未能逃脱“撤点并校”的浪潮,可是剩下的3个孩子的家庭都是村里最穷的,孩子又太小,三年级以下的孩子要出村上学,必须得家长背着走数公里山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