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病榻上仍然坚持听汇报

【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5月23日上午 ,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再次向心中最敬爱的“90后”作出承诺 , “袁老师您放心 , 我们会继续努力 , 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您定下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和杂交水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攻关目标 , 并将其推广开来 。”
泪水模糊了李新奇的双眼 , 曾经在医院里跟袁隆平院士相处的点滴再次浮现在他脑海中 。“昨天10时许 , 我在病床旁向他汇报了杂交稻最新进展 , 袁老师看着我 , 眨了眨眼 ,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 , 他最牵挂的依然是杂交稻 。”李新奇说 。
在“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91岁生命里 , 杂交水稻是他付出心血最多、也最牵挂的大事 。为了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 袁老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
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病榻上仍然坚持听汇报
文章图片

2015年3月22日 , 袁隆平在三亚亚龙湾隆平高科南繁基地查看新品种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海南日报采访人员武威摄
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病榻上仍然坚持听汇报
文章图片

2015年3月22日 , 在三亚亚龙湾隆平高科南繁基地 , 袁隆平与一位工作人员交流 。海南日报采访人员武威摄
让他23时前休息是大家的默契
这两年 , 袁隆平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 , 他的身体状态愈发欠佳 。但是 , 2020年12月3日 , 位于三亚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 还是再次出现了袁隆平的身影 。
“袁老师今年南繁季来三亚的时间比往年早 ,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在三亚首次进行 , 他放心不下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驻海南试验站副站长张展透露 , 相关方面已经准备条件更好的住所 , 但袁隆平下了飞机就直奔科研基地 , 这里有他心系的稻田和同事 , 开展工作相对便利;医生希望他入院治疗调理 , 但他坚持住在基地 , 边工作、边治疗 。
袁隆平的房间位于基地二楼 , 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格局紧凑 。屋内设施简朴 , 一张饭桌、一套沙发、一台电子琴、电视配着电视柜 , 就是客厅全部的家具 , 两张世界地图是屋内仅有的装饰 。
卧室的木头桌上 , 零星放着多个药瓶 。书桌上物品最为丰富 , 依次摆放着他常用的计算器、台灯、放大镜、老花镜、手电筒、笔筒 , 多本水稻国际研究资料堆放在桌角处 , 口袋书“英汉小词典”因经常翻阅 , 卷起了书角 。
【袁隆平在三亚的最后时光,病榻上仍然坚持听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