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前,让我能看你一眼( 二 )


从那一天起,莫莉和丈夫就决定,寻找大洋彼岸这对陌生的中国夫妻 。
1月12日,莫莉第二次来到宁波 。
莫莉上一次来到这里是在2014年2月,来接养子,一名被遗弃在宁波一个小区门口而后被送到福利院的聋人弃儿 。以入院的年份生肖为姓,孩子被福利院取名为“龙淼” 。
莫莉是一名手语翻译,丈夫是一名聋哑人 。他们听力正常的女儿米拉出生后不久,莫莉开始为她寻找一个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 。他们希望是一名聋哑儿 。
“在美国的聋哑人社群,收养孩子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我们家里已经在使用手语了,又有这么多的聋哑孩子需要家庭,不如就收养一个 。”莫莉说 。
像莫莉夫妇这样来中国收养残疾儿童的美国家庭不在少数 。自1992年对海外开放儿童领养政策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最大的送养国之一 。目前,美国家庭共领养了数万名中国儿童,其中约有八成是特殊需要儿童,包括先天残疾或出生时患有严重病症 。
就在莫莉张罗着收养孩子的同时,宁波恩美福利院决定为龙淼提交涉外送养的申请材料 。龙淼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性聋 。
在这个收留着200多个弃婴的福利院,几乎没有健康婴儿 。
“他就是我的儿子!”2013年7月,在网页上看到淼淼的第一眼,莫莉心里“咯噔”一下就爱上了他 。
照片上的淼淼穿着黄色的衣服在地上爬,睁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小嘴微张,嘟嘟的小脸蛋可爱极了 。断断续续地看了好长时间,还从来没有哪个孩子让莫莉有过这种“被击中”的感觉 。
终于在2014年,莫莉到了宁波 。
见到龙淼之前,莫莉按家族沿用“本(Ben)”的习惯为他取名为“贝内特(Bennett)” 。身为聋哑人的丈夫克里斯,还给儿子起了一个手语的名字 。在为淼淼录制的视频里,他把右手放在脸颊边,中指和拇指捏起,像是在捋小猫的胡须,模拟淼淼的中文名字发音 。
“你好,喵喵,我是爸爸 。”他无声地跟儿子打招呼 。
聋盲人士可以做任何事情,这个病不会限制住儿子的未来
一晃两年就要过去了,龙淼已经完全适应西雅图家中的生活 。莫莉说,聪明的他学手语很快,现在已经能与家人、邻居顺畅地交流 。
莫莉有时会给快3岁的儿子看他在福利院时的照片,孩子会皱着眉头用小手熟练地比划着问:“爸爸妈妈你们去哪了?姐姐去哪了?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好文章摘抄 www.wenzhangba.com)
“我们那时候正在找你,一直在努力地找你呢 。”莫莉和丈夫一遍一遍安慰他,“找到你之后,我们就接你回家了 。”
这样的幸福时光没有持续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