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哪个更好?

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是两大类新的抗癌药,目前上市的靶向药物有几十个,免疫药物也有几个,已经成为很多病种的主流治疗方案 。两类药物都还有更多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会在未来逐渐上市 。
很多人爱问:“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哪个更好?”
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哪个更好?
文章图片

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它就像问“小鸡和蘑菇,哪个更好吃?”
它们不是一类东西,无法比较,更无法简单替换 。有人爱吃蘑菇,有人爱吃小鸡,更多人爱吃小鸡炖蘑菇 。同样的道理,有些人更适合靶向药物,有些更适合免疫药物,有些适合两个同时用 。
虽然很难直接比较好坏,但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确实有很多明显区别,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 。
作用细胞不同
靶向药物,顾名思义,针对的是癌细胞上特定的靶点,比如某个特有的基因突变 。靶向药物和化疗的目的都是直接杀死尽可能多的癌细胞 。比起化疗,靶向药物理论上只会抑制癌细胞,而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显著伤害,因此副作用小很多 。典型代表是针对白血病的格列卫(Bcr-Abl 基因突变)和针对肺癌的易瑞沙(EGFR 基因突变) 。
免疫药物,与以往药物的逻辑截然不同 。它的作用对象不是癌细胞,而是免疫细胞 。这类药物自己不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系统,然后让大量活跃的免疫细胞成为真正的抗癌武器,完成使命 。目前上市的PD1 抑制剂,PD-L1抑制剂,或CTLA4 抑制剂都是如此 。
靶向药物是打击黑势力的警察,免疫药物是给特种兵部队进行动员的政委 。
副作用不同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 。由于作用机制不同,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副作用很不一样 。
靶向药物针对的往往是对肿瘤生长非常重要的蛋白,可以说是癌细胞生长的重要食粮 。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这些蛋白活性,从而达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药物也会“饿死”一些正常细胞,产生副作用,这点和化疗有点类似 。比如肺癌EGFR 靶向药物易瑞沙,对表皮细胞有副作用,所以患者使用后会有明显的皮疹 。
免疫药物功能是激活免疫细胞,来对抗癌细胞 。但它也有副作用,不是毫无风险的 。被激活的免疫细胞除了能攻击癌细胞,也能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这会产生暂时的“自免疫疾病”,严重的话是可能致命的 。
目前使用的PD1 抑制剂、CTLA4 抑制剂等免疫药物,有代表性的副作用是免疫系统活跃导致的皮疹、肠炎、腹泻、肝损伤等,它们的临床特征和化疗或靶向疗法的副作用截然不同,要控制这类副作用需要的药物也不同 。
起效速度不同
靶向药物因为直接针对性杀死癌细胞,起效往往比较快 。如果有效,通常几个星期,甚至几天,就会发现肿瘤缩小,或者肿瘤标志物降低 。比如,易瑞沙平均起效时间是6 个星期,患者通常服药第一次去医院复查,就会知道是否有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