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防秋燥”不能只喝水!吃对4种食物事半功倍!

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同时秋高气爽,空气干燥,“秋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 。
唇干舌燥、皮肤皲裂、毛发脱落,免疫力降低,稍有不慎就会呼吸道感染或换季感冒,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
防秋燥,从6点下手秋燥可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毛发脱落、唇干舌燥等 。缓解秋燥,中医养生可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
1、皮肤干燥要保湿
皮肤在干燥环境下易瘙痒甚至皲裂,这时首要的是补水 。

手提包里建议带上一瓶保湿喷雾,时常喷一喷皮肤,保持湿润 。
沐浴后,应及时涂抹身体保湿乳液,减少水分丢失 。
2、少量多次喝足水
秋天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轻体力劳动者女性每天饮水至少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这是一个最少量,每天喝2000~3000毫升都可以 。
需要提醒的是,喝水最好喝白开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牛饮”或等口渴了再喝 。
睡前喝点水可避免夜间因出汗、呼吸、尿液损失水分导致的血液黏稠;早晨喝点水可及时补水 。

3、调畅情志防抑郁
进入秋天,人们目睹花草枯萎、秋叶飘零的景象,心中常会涌起悲秋之感 。
悲秋会损伤肺气,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损害,注重精神调摄至关重要 。同时,多晒太阳,避免或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 。
4、滋阴润肺调饮食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主,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百合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燥烈之物 。
鸭肉、海参等为润燥佳品,鸡肉、猪肉、牛肉、鸽肉等较为平性之品也可适当食用 。
5、劳逸适度解秋乏
民间有句老话,“夏过无病三分虚”,夏秋交接之后,人极易倦怠、乏力等,导致脾虚、胃虚、气虚,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消耗的保护性反应 。
此时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 。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
【防秋燥|“防秋燥”不能只喝水!吃对4种食物事半功倍!】
尽可能保证夜间睡眠充足,并坚持午睡,做到劳逸结合 。
6、秋冻也要避风寒
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适度的“秋冻”,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
但如果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已明显下降,仍穿着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刺激,引发感冒等疾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适时增加衣服,防寒保暖 。
吃对食物,躲开秋燥伤害橙色蔬果缓干燥
胡萝卜、彩椒、芒果等橙黄色蔬果富含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嘴唇和咽喉上皮细胞完整性,从而缓解秋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