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最早的医药大学 太医署建立于公元六世纪末期( 二 )


世界之最|世界最早的医药大学 太医署建立于公元六世纪末期
文章图片

2、太医署的部门构成
太医署内设有医学和药学两个部 。在医学部之下又设有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四科 。
(1)四科之中 , 医科师生人数最多 , 是四科当中的一门大科 。“医师二十人 , 医工百人 , 医生四十人 , 典药二人” , 另外还有医博士和医助教 , 加在一起一共有164人 。医科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 , 首先要学习各科基本课程 , 由博士、助教来给他们上课 。教材有《素问》、《脉经》、《甲乙经》等 , 为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从基础理论学起 , 首先要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 , 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才能继续学习其他各科 。史书记载:“医博士掌以医术教授诸生习《本草》、《甲乙》、《脉经》 , 分而为业 , 一曰体疗 , 二曰疮肿 , 三曰少小 , 四曰耳目口齿 , 五曰角法 。诸生既读诸经乃分业教习 , 率二十人以十一人学体疗 , 三人学疮肿 , 三人学少小 , 二人学耳目口齿 , 一人学角法;体疗者七年成 , 少小及疮肿五年 , 耳目口齿之疾并角法二年成 。”其中体疗属于内科 , 体疗修业年限最长 , 为七年 。学生数量最多 , 占太医署医学生总数的1/2 。宋以后 , 改称大方脉 , 此种称谓一直沿袭至清末 。疮肿即外科 , 疮疖溃疡之疾 , “头不枇沐 , 体生疮肿” 。耳目口齿为五官科 , 宋代始 , 耳目口齿科逐渐划若干独立的小科 。角法是一种外治法 ,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 , 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 , 使吸着于皮肤 , 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 , 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
(2)针科共有师生52人:“针博士一人 , 从八品上;助教一人 , 针师十人 , 并从九品下;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 , 教如医生 。”“针工二十人 , 针生二十人 。”针科虽然重点是学习针灸 , 但是也要同医科其他学生一样 , 首先要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 , 有了基础以后再学习针灸的各种手法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 , 唐以前传统的明堂图主要指全身腧穴总图 , 一般为正人、伏人、侧人三人明堂图 , 故这一时期的明堂图也称作“偃侧图” 。较以往传统明堂图不同的是 , 孙思邈所绘图系彩绘 , 而且所用之色彩与相应经脉的五行属性相对应 。绘图的尺寸采用正常人的一半高度按比例绘制 。值得注意的是 , 孙氏所绘明堂人形尺寸采用的是《明堂经》“七尺六寸四分” , 而不是《灵枢经》的“七尺五寸” , 并注明其所用尺度为夏家小尺 。孙思邈这一绘图体例对于随后的唐代王焘以及宋以后的明堂铜人图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氏的原图没有流传下来 , 今天已经很难精确考察其腧穴定位的详情 , 然而从传世不同传本的“三人明堂图”的腧穴排列次序中依然能获得一些重要信息 。另外 , 孙氏三人明堂图与唐以前明堂图一样 , 只是四肢部腧穴按经排列 , 其他部位腧穴不按经排列 , 也就是说此时的明堂图中还没有出现完整的连接十二经或十四经穴的经穴连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