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有哪些|世界上最亮的光 激光能超过氙灯的几百亿倍( 二 )



3.受激辐射、激光
1917年爱因斯坦从理论上指出:除自发辐射外 , 处于高能级E2上的粒子还可以另一方式跃迁到较低能级 。他指出当频率为ν=(E2-E1)/h的光子入射时 , 也会引发粒子以一定的概率 , 迅速地从能级E2跃迁到能级E1 , 同时辐射一个与外来光子频率、相位、偏振态以及传播方向都相同的光子 , 这个过程称为受激辐射 。
可以设想 , 如果大量原子处在高能级E2上 , 当有一个频率ν=(E2-E1)/h的光子入射 , 从而激励E2上的原子产生受激辐射 , 得到两个特征完全相同的光子 , 这两个光子再激励E2能级上原子 , 又使其产生受激辐射 , 可得到四个特征相同的光子 , 这意味着原来的光信号被放大了 。这种在受激辐射过程中产生并被放大的光就是激光 。
爱因斯坦1917提出受激辐射 , 激光器却在1960年问世 , 相隔43年 , 为什么?主要原因是 , 普通光源中粒子产生受激辐射的概率极小 。当频率一定的光射入工作物质时 , 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两过程同时存在 , 受激辐射使光子数增加 , 受激吸收却使光子数减小 。物质处于热平衡态时 , 粒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 , 遵循平衡态下粒子的统计分布律 。按统计分布规律 , 处在较低能级E1的粒子数必大于处在较高能级E2的粒子数 。这样光穿过工作物质时 , 光的能量只会减弱不会加强 。要想使受激辐射占优势 , 必须使处在高能级E2的粒子数大于处在低能级E1的粒子数 。这种分布正好与平衡态时的粒子分布相反 , 称为粒子数反转分布 , 简称粒子数反转 。如何从技术上实现粒子数反转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
理论研究表明 , 任何工作物质 , 在适当的激励条件下 , 可在粒子体系的特定高低能级间实现粒子数反转 。若原子或分子等微观粒子具有高能级E2和低能级E1 , E2和E1能级上的布居数密度为N2和N1 , 在两能级间存在着自发发射跃迁、受激发射跃迁和受激吸收跃迁等三种过程 。受激发射跃迁所产生的受激发射光 , 与入射光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方向 。因此 , 大量粒子在同一相干辐射场激发下产生的受激发射光是相干的 。受激发射跃迁几率和受激吸收跃迁几率均正比于入射辐射场的单色能量密度 。当两个能级的统计权重相等时 , 两种过程的几率相等 。在热平衡情况下N2N1 , 这种状态称为粒子数反转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 受激发射跃迁占优势 。光通过一段长为l的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激光工作物质(激活物质)后 , 光强增大eGl倍 。G为正比于(N2-N1)的系数 , 称为增益系数 , 其大小还与激光工作物质的性质和光波频率有关 。一段激活物质就是一个激光放大器 。如果 , 把一段激活物质放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反射镜(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部分透射的)构成的光学谐振腔中(图1) , 处于高能级的粒子会产生各种方向的自发发射 。其中 , 非轴向传播的光波很快逸出谐振腔外:轴向传播的光波却能在腔内往返传播 , 当它在激光物质中传播时 , 光强不断增长 。如果谐振腔内单程小信号增益G0l大于单程损耗δ(G0l是小信号增益系数) , 则可产生自激振荡 。原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 , 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 , 会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光子(所谓自发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