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殷墟更早!为什么说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二 )


2年后,他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这个全新的命名,它标志着良渚是有着自身演变、发展序列的一个考古学文化,与龙山文化彻底区分出来 。
夏鼐
夏鼐(1910年2月7日-1985年6月19日)原名国栋,字作铭,浙江温州市区人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 。夏鼐被称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1] 。
这个概念提出后,专家们才开始着手考察它的源头,并先后于1975年、1979年提出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命名 。最终,考古学家通过吴县(今苏州吴中区)草鞋山的地层堆积,确立了三大文化的发展序列: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
然而,良渚文化虽然发掘出了一些文物,但始终没有那种能入选“十大考古发现”的大成果,这一时期的研究都只停留在对其文化内涵认识的确立上 。终于在1986年,这种小打小闹的局面被打破,良渚文化有了属于自己的“代表” 。

凭啥良渚文明能代表五千年?
其实,在良渚文明被肯定之前,“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这句话一直处于尴尬的局面 。
在中国,夏商周的年代序列,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而一旦说起夏朝以前的确切历史,很多人都答不上来;而世界上,普遍认为中国只有三千年文明,是远远短于古埃及、古希腊的 。
难道中华文明的源头,真的只能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朝,无法更进一步了吗?这项摆在中国历史学家面前的世纪难题,在良渚遗址成功申遗后就迎刃而解了 。但问题是,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关键就在于从“文明”到“文化”这一字之差!良渚文明的确立,在学术上正式夯实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这一说法的考古基础 。
按照《全球通史》的说法,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而良渚文明之所以能被世界认可,离不开古城的发现 。
航拍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由包括莫角山遗址、良渚古城区和外郭区等部分构成,面积达8平方公里(而著名的苏美尔人乌尔古城面积仅0.6平方公里) 。
其中根据测年数据,良渚古城的塘山、水坝、反山、莫角山宫殿都已距今4900~5000年,城墙约距今4800年,外郭大致距今4700年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惊人发现:
1.复杂的水利系统
良渚遗址外围水利分布图
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的城市水力资源工程,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的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 。
经过初步估算,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量超过6000万立方米 。它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