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生: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生而为人,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
什么是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最好的人生: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文章图片

古时候,有一位老父亲,带三个儿子来到自家米缸前 。
他说:“这半缸米,是我们一家人的全部口粮 。”
【最好的人生: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大儿子一脸欣慰:“这半缸米,足够我们吃半年 。”
二儿子满脸遗憾:“可惜只有半缸米,下半年怎么办?”
三儿子目光笃定:“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个米缸装满 。”
面对半缸米,态度不同,看法就不同:老大知足、老二知不足、老三不知足 。
做人做事,这三种态度,缺一不可 。
最好的人生: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文章图片

01
知足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
贪欲,历来是人性的大敌,是罪恶的根源,是灾难的祸首 。
懂得知足而无贪求,就不会造成严重的罪过、惹来严重的祸患、遭受惨痛的灾难,就会幸福快乐 。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岂能事事都尽如人意 。
心太贪,就会活得很累: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万,夜眠只需六尺卧房......
知足,不是自我陶醉、虚度年华,失去做人准则、奋斗目标,而是学会比较、懂得取舍,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 。
“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蕴涵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沈复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
知足,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 。
最好的人生: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文章图片

生活本来是快乐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苦闷呢?其根源就在于贪婪无度 。
知足,就是放平心态、减少贪欲,找到可求与不可求的平衡点,珍惜可求的,放弃不可求的 。
知足,就是已经拥有的,懂得满足;再努力也得不到的,不去强求 。
如此,便能心态平衡,知足常乐 。
最好的人生: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文章图片

02
知不足
《左传·宣公二年》中有一段对话: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意思是说:
(士季)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
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