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其旧君我之诚臣

【怀其旧君我之诚臣】怀其旧君我之诚臣
文章图片

近读史籍,看到一些古人识人、用人的事例,颇受启发 。
南朝陈有个叫许善心的人出使隋朝,被隋朝扣留,强命为官 。隋灭陈后,许善心穿上破衣烂衫哭于西阶之下,并坐在地上,面向东南连坐三日,以吊失国之悲 。第四日,他刚回到馆舍,隋文帝即拜他为散骑常侍 。隋文帝说:“我平陈,收获的就是像许善心这样的人 。此人既能怀其旧君,也一定是我之诚臣 。”
武则天时,契丹将领李楷固、骆务整,屡败唐兵 。后二人来降,有关部门鉴于他俩给唐朝造成的伤害,奏请武则天将二人斩首 。狄仁杰进谏说:“楷固等能尽力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皆为我用矣 。”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安抚并大胆使用二人,后“二人皆成唐之良将” 。
北宋大将曹彬灭南唐,南唐后主李煜降 。第二年开春,李煜及其弟子、官属共45人被押解去北宋都城开封 。赵匡胤看到修文馆学士徐铉,愤怒地说:“你为何不早劝李煜投降?”徐铉答:“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他 。”赵匡胤听此语,立时改变了态度:“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 。”遂请徐铉坐下,好言抚慰 。
以上三例,尽管发生的时代不同,但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对那些曾经忠于“旧君”以后又归降的人,要采取信任的态度,其“既能怀其旧君,也一定是我之诚臣”也 。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用人行政中,明里暗里似乎总有一个“以人划线”和团团伙伙的问题 。对不同观点或认为不是一拨儿的人,即便此人德才兼备,也视其为异端,多不予使用;对那些观点相同的人或认为是一拨儿的人,尽管问题多多,也常照用不误 。官场腐败问题频发,贪污腐败官员多多,有用人文化落后(比如选人的视野窄,机会不均等,权力太集中)等方面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以人划线”,搞团团伙伙那一套,让那些心術不正、善于钻营的人混进领导班子 。
不搞“以人划线”,才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
(王殿芝摘自《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