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状元地图( 二 )


这些改革,有利于促使武人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向大块头有大智慧的方向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武状元省”的转移 。
唐代武功独步天下的山西,此时被浙江取而代之 。两宋共产生武状元74人,除去籍贯不详者24人(大部分为北宋武状元),剩下50人中,浙江一省24人,几乎占了一半 。福建这一时期有15名武状元,也相当厉害,仅次于浙江 。
这不难理解,因为经过宋代的武举改革,武举名为考武,实为考文,哪些地方文风盛,文武状元就尽收囊中没商量了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南宋的地盘被局限在南方,这也使这一时期的武举成为南方各省专属舞台 。
相比南宋偏安一隅的政治局面,明代版图的扩张,让武状元的地域分布在全国范围内更具说服力 。
就考试内容和侧重点而言,明代几乎是宋代的翻版,即相当重视文化课成绩 。以乡试(省考)为例,明代规定要考三场:第一场考骑马射箭,以三十五步为准;第二场考跑步射箭,以八十步为准;第三场笔试,或问古兵法,或问时务 。
由于文化科目的比重仍然很大,明代出文状元的地方,也盛产武状元 。整个明代有武状元52人,其中籍贯可考者45人 。这45名武状元中,江浙两省分掉一半,其中,江苏13人,浙江10人,接下来,安徽4人,排第三 。全国前七名的省份里,除了陕西,都位于南方 。这与文状元前五名的省份,都是南方省份的状况高度重叠 。
清代武舉一改宋明两代重文轻武的趋向,在考试制度沿袭明代的基础上,将录用标准逐步恢复到注重武艺的本质上 。
最初是考策、论文章,“策”相当于问答题,“论”是按试题写一篇议论文 。顺治时定为策二篇、论二篇;康熙年间改为策一篇、论二篇;到嘉庆年间,考虑到武人多不能文,于是干脆废除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一段,通常只要100字左右 。这已经把文化科目难度,降到了小学生的水平 。
文化科目在武举中沦为陪衬的结果,使北方省份终于压过南方省份,在武状元数量上包揽前两名 。
清代共有109名武状元,直隶(今河北、北京、天津全部,以及河南一小部分)占了41名,山东占了14名 。这两个典型的北方省份,一举拿下全国武状元的一半名额 。
河北人突然力压全国,与该省武风兴盛分不开 。但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河北拱卫京师,清代给的乡试名额总比其他省给得多,得到了政策性的照顾 。自唐代以来,武功最高、武状元最多的省份,兜了一圈,终于又回到北方 。
【武状元地图】(摘自“最爱历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