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陷阱”( 六 )
所以,改革开放初期强调“对外要开放,对内也要开放” 。对外开放,启动市场,打破了中国的“贫困陷阱” 。
对于个人来说,走出当前固有环境获取更多新的信息、技能与资源,比在“贫困陷阱”中挥汗如雨更有机会 。但上面说到,穷人的活动范围及自由有限,他们又怎么才能走出这种环境,获得更多的信息、人脉、技术与资本支持呢?
比如,一些人赚到一点钱后便选择买车,汽车可以扩大人的活动及交际范围;有些人拿到第一笔工资便购买一身行头,穿着更好、打扮更好,争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机会;有些人会选择专项学习,比如一门手艺、技术,通过走技术通道尽快地给自己的人生打开局面,在更高层次的社会群体中交易与合作 。
这些其实都是对未来的投资——信息流通只是启动市场的条件,对未来的投资才能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 。
从“贫困陷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将来的收入小于今天的收入时,则陷入“贫困陷阱”;当将来的收入大于今天的收入时,便可以打破这一死循环 。只有对未来投资,才能提高将来的收入 。
那么,如何投资未来才能确保将来的收入大于今天的收入?
2. 边际改善:穷人为何不愿意学习?
学习,是穷人脱贫的唯一选择 。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
那么,脱贫致富的办法似乎很简单,即拼命学习 。
但是,为什么很多穷人宁可睡大街,也不学习?为什么他们宁愿花钱泡网吧,也不学习?为什么他们宁愿买彩票,也不是学习?穷人为什么更喜欢把钱用在一些娱乐上,而不是学习上呢?
很多人对穷人的这一行为加以道德批判,比如“穷人无可救药”“穷人喜欢低级趣味”“穷人赌性难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班纳吉反对将上述现象简单归因于个人道德,他认为过去人们经常把这一经济现象与道德挂钩,所以导致了许多政策变成了道德说教 。
我们常说:“穷人能吃一千种苦,就是吃不了学习的苦 。”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也警告说:“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
其实,人们忽略了穷人的学习成本——穷人无法承受学习的投资回报周期过长 。
班纳吉认为,穷人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无法承受较长的收获期,因此他们更追求立竿见影的回报效果,而个人学习在他们看来,投资回报过程很长,他们缺乏耐心去等待这个周期 。
时间往前推20年,很多农村家长主动让孩子辍学,尤其是女孩子 。辍学后,这些孩子便成为家庭劳动力可以直接创造收益 。很多家庭无法供孩子继续上学,无法忍受如此长的投资回报周期 。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预计等到明年出货可获利,但是当下资金链已经快断了,只能低价抛货求生 。任何一家公司都知道开发高科技产品则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但是很多公司都难以承受技术开发的长周期与不确定性 。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赚“以后的钱”
- 也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