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阳明悟行学宫:“为往圣继绝学”之宏愿,倡导“体用一源、知行合一、修学并举”为宗旨的中华国学真修实证的修学平台 。
兵者诡道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文章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方面在宋朝都是达到了顶峰,其中也包括军事 。宋朝官方整理颁行了一部兵法丛书,作为武考的必考科目,这就是“武经七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构成,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孙子兵法》,可见它在中国古代军事领域的地位。下面我们就从这部兵书中一些经典的观点、名句中去一窥它博大的智慧 。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说: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其中“上兵伐谋”一语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 。
这是《孙子兵法》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也是孙子首创的战争观 。不过孙子的这个观点也并非凭空而来的,而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和平和道德 。《道德经》上讲:“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又讲:“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可见,中华文化中崇尚和平的精神理念源远流长,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之下,孙子才在军事上提出了伐谋、伐交胜于伐兵、攻城的观点 。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我想这一点任何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有切身体会 。在周朝时,针对战争就制定了的六大原则,虽然在后来的实践过程中这六大原则显得有些迂腐,但是足以说明古人重视道德的程度 。
例如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非常富有仁德之心和贵族精神,他指挥作战就完全遵循古人的六大原则,他要求将士们在战争中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 。有次他和楚成王打仗,看见楚军还在过河,他本可以趁机先行击杀,但是他不肯 。等楚军开始布阵的时候,他本可以趁对方尚无秩序,先行开杀,但是他也不肯 。他还要求军士们打起来的时候看看敌人脑袋上,但凡长有花白头发的,都不要抓!结果这次交战宋军惨败,宋襄公也受了伤并且后来因伤痛发作而死 。后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评价宋襄公的作战方式为“蠢猪似的仁义道德” 。所以孙武子讲“兵者,诡道也”在当时也是一种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