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就读懂了一个时代( 二 )


凭借着作品,他获得了享誉全球的声誉 。
很多人把他与荷马、但丁以及莎士比亚并列 。
为人们所熟知的海明威,曾承认自己比不上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公开表示,托尔斯泰的才华在自己之上 。
换句话说,托尔斯泰一个人,就可以定义一个时代 。
在今天这本《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向我们展示了人在历史当中的所思所想和爱恨悲欢 。
说这部作品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一点也不为过 。
托尔斯泰三十多岁开始创作这部作品,前后耗费十余年,《战争与和平》可谓是他在创作力巅峰时期的代表作 。
阅读托尔斯泰,总是让人想到曹雪芹 。
他们都留下了千古名著,他们也同样是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来写一个时代的变迁 。
他们写家族之下,青年男女的爱恨情仇;写他们在通过一翻历练后,心境的改变 。
而在阅读中,我们也就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着他们的经历,感悟着他们的感悟 。
然后我们开始明白,原来我们所以为的痛苦,是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局限,进而更加懂得自己 。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自由自在享受的那些阳光、河流以及寻常的一日三餐,却是在战争之下,人们所艳羡的一切 。
托尔斯泰希望我们知道,那些我们一直以来马不停蹄,想要去追求的美好生活,其实一直都在身边 。
只不过因为忙碌,遮蔽了人的双眼,我们看不清眼前的一切罢了 。
俄国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评价托尔斯泰作品里的人物塑造,说托尔斯泰在行文的过程中,遵循的是“心灵的辩证法”原则 。
他不同于很多作家笔下的人物,人的出场和离场,都是一个样子,我们看不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丝毫改变 。
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刚出场的时候,近乎孩童;作品结束,孩童便长大成人 。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否定自己,直到自己的疑惑有了答案 。
如果我们深入去阅读书中的几位主人公,我们可以看到:
不管是安德烈、皮埃尔还是娜塔莎,他们的价值观,都在随着各自的经历、走上的道路,发生着明显的改变 。
在这本书中,出现最频繁的两个字,是“幸福” 。
我们可以把阅读这本书,看成是一个寻找幸福的过程 。
幸福是什么,有人理解是一种得到,例如大病初愈、久别重逢、虚惊一场、失而复得、怦然心动;
而有人则理解是一种幸运,是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如约而至、未来可期 。
其实,托尔斯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写到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
细细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他总是会让笔下的主人公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像我们所读的童话故事结局那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