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深藏着嗔怒的种子 。当出现矛盾和问题时,我们会倾向于相信,事情是由别人所造成,而将所受的痛苦都发泄到别人身上 。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但是如果深入地观察就会明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是内心那颗嗔怒的种子 。
遇事不责备,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文章图片


不责备的第一境界:忍
《坛经》云:“忍则众恶无喧”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若是能忍会忍,那么一切的恶言恶语、恶意恶行,最终都会自动平息 。
俗话也说:“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 。”
人在气头上的时候,气血上涌,失去冷静,什么冲动的事都能做得出来 。
这个时候,如果如果以忍制怒,待到情绪稳定以后再去处理事情,才能使事情得到妥善处理 。
刘邦当年和项羽争天下,处于下风 。这个时候,韩信攻占了山东,派人过来对刘邦说,山东这个地方的人不服管,一定要有个大官镇场子才行,请大王封我个假齐王吧 。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老子正被项羽打得焦头烂额,你不赶紧过来帮忙,反倒要起官来了 。一拍桌子,怒不可遏 。
旁边的谋士陈平见状,赶紧在桌下踩了他一脚 。刘邦不愧是个厉害角色,马上醒悟并冷静下来,大声说:“封什么假王?要封就封个真王!传我命令,封韩将军为齐王 。”
如果刘邦没有忍住怒气,而是大发雷霆,恐怕天下不姓刘可能姓项了 。
忍是不舒服的、不容易的 。
明代思想家薛文清,号称用二十年治一“怒”字而不尽,“是知克己之难 。”人的情绪之难控制,可见一斑 。
修养高如林则徐、曾国藩这些人,也难免有动怒之时 。
但没有其他办法,唯有像曾国藩所说“咬牙做去” 。当碰见任何不顺心的事情,就强迫自己,停顿三十秒再说话 。
每当心海翻起波澜,一定要忍住发泄的欲望,并对自己说:“冷静,冷静,不冷静不说话 。”
忍,不是怂,而是找回理智这张护身符 。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文章图片

不责备的第二境界:恕
吕坤在《呻吟语·慎言》中说,“责人到闭口卷舌、面赤背汗,犹刺刺不已,岂不快心!然,浅隘、刻薄甚矣!故君子攻人,不得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令其自新,则可 。”
不留情面地责备别人,直到对方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仍还不止不休,这样做尽管能够逞一时之快,其实却暴露了批评者自己心地狭窄刻薄 。
对别人的错误横加挑剔指责,对自己的错误选择饶恕,这是人的本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