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自己

“勇”做自己
文章图片

中国经典向来不孤立地推崇“勇”的精神本身 , 在中国文化里 , 有理智的前提和仁爱的内核 , “勇”才有价值 。
孔夫子说:“知者不惑 , 仁者不忧 , 勇者不惧 。”《中庸》进而把“知(智)、仁、勇”这三样品质明确为“三达德” 。清醒、理性、充满智慧的头脑 , 对他人乃至天下万象的关怀仁爱之心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 , 这三者缺一不可 , 共同构成古代儒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
需要注意的是 , “智、仁、勇”的“勇” , 不仅仅是“时穷节乃现”时的挺身而出 , 沧海横流时的英雄本色 , 因为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时间 , 是生活在平平淡淡的寻常日月里 。“三达德”的修炼和追求 , 并非专为天降大事时勇敢献身做 准备 , 而是为了在日常生活里勇敢地做更好的自己 。
做自己 , 其实是需要勇气的 。表面看来 , 人人都在做自己;实际上 , 独立思考 , 忠于内心去行动 , 并不容易 。
说两件小事吧 。
齐国的大夫公行子的儿子不幸早死 , 齐王的宠臣、右师王驩来参加丧事 。所有人都跟“大领导”打招呼 , 有的径直迎上前去 , 有的等领导坐定 , 走到他座位跟前去说话 。
可是 , 按照当时的礼仪 , 公行子这样有爵位的人家办丧事 , 现场各有位次 , 参加人员是不可以越位交谈、越阶相揖的 。
孟子也在 。孟子当然没有上前寒暄、攀谈 。
王驩于是对孟子有意见 , 认为孟子目无领导 , 瞧不起他 。
可是在孟子看来 , 大领导在 , 现场更应当守规矩 。自己依礼而行 , 正体现了对大领导的尊重 。
那些上前打招呼的人 , 不清楚丧礼上的规矩吗?
因为在大领导前有压力 , 此刻 , 他们不敢依心知肚明的正确做法去行事 , 不敢做自己 。
权力会影响人的自由行事 , 金钱、舆论 , 甚至身边人的一个脸色或眼神 , 都会对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自由造成影响 。
“子见南子”的事很多人都已经听说了 。孔子周游列国 , 在卫国受到礼遇 , 有一次他去拜见卫灵公的宠姬南子 。子路知道以后很不高兴 。南子的名声很坏 , 子路不愿自己最敬爱的老师跟这个坏名声的女人有交集 , 子路的脸色很不好看 。孔子急得当着弟子发誓 , 若我做了不该做的事 , 让老天厌恶我!让老天厌恶我!连说了两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