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九月( 二 )


但文化这个东西,最好不要打擂台,说到俺们自己也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俺们也没有必要好生快活之后而如俺经常的那样“亲自得意”,一“得意”就容易“忘形”的,而一“忘形”那就绝对地走向了“自在”的反面去了,走向这种反面去那也就根本不可能去客观地“观”了,那以后也就更没办法“自在”了,所以虽然俺亲自承认,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的,这也就是孔夫子让俺们“近君子,远小人”的道理,因为君子总是以君子的胸怀去度量你,他的对于你的度量是在抬举你,如此会让你受到鼓励以后能有所进步,而小人是以小人的度量去揣度你,你对他敞开胸怀,他定然还以为你是佯装的,如此会反过来弄得你很不爽,但俺也亲自反对苏格拉底之前甚至就有人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子”这样一种结论的,如此将会误导人们陷入一种对客观世界的不可知论当中去,从而只能让人们去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在诡辩中去论高低,俺只能说“人是万物的尽子”这样一种结论在浅表的层次上有它的道理,但绝对不是“观自在” 。
这些话头就不能再打开了,不然俺就亲自好象一个平庸的官员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这个嘛,是很重要的,啊——,那个嘛,也是很重要的,啊——,”然后主持会议的那厮还要对他的讲话再行全面总结一番,总结的结果那是句句都重要啊,还要要求同志们认真地去“贯彻落实”,哈哈,看起来他把什么东西都说到了,其实就是怎样认清当前的形势和当前的工作应当怎么去抓没有说到,或者说,这位官员也绕到了当前的工作,但会让你非常不得要领地堕入云里雾里而不知怎么去抓工作了 。虽然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南美洲的一支蝴蝶振动一下它那美丽的翅膀,可能与北美洲的飓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俺们毕竟现在是在说心经当中的观音菩萨的这个“观自在”,所以俺们得绕回来 。
从佛学的观点来说,“观自在”的这个“观”和它的“自在”,就是观事理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 。这里的“观”和“自在”,从我们上一节当中表述的由“观”而“自在”的因果关系,已进而到达了在“观”的同时已经“自在”,这里既包含菩萨自身自利之妙用,又包含菩萨利他之妙用 。这里的菩萨之“自利”和“利他”,其实也是一种比较方便的说法,俺们不要误会,咦?菩萨居然也先利自己然后再去利别人么?哦,难怪俺们的古人教育俺们要“君子固本”了,于是乎俺们“自私自利”便有了充分理由了 。哈哈,如此理解,则当然是大错特错了 。
这里孔夫子的“君子固本,小人穷欺滥矣”,说的是,如果到了穷途末路,君子也不会失去做人本质的方寸的,仍然也会在为人处事等等的方面努力地去“固”守其合于道的“本”,而小人就不一样了,本来就是把自己当成圆规的那只圆心的脚,所有的事都是以此划圈子的,而现在遇到穷途末路的时候,那还不得有更多的理由去“泛滥”其小人的行径了么,这与孔夫子他老人家所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意思皆是一脉相承的 。瞧瞧俺们的孔子,把这些个人和事真的是“观”透了,但是他老人家当时却不并“自在”,这些都是大话头啊 。这还使俺想起北岛的那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一著名的诗句的内涵,也应当是这样的意思,它只不过是把结果更为直接地摆在俺们的面前罢了,唉,每当俺想起这一句诗,俺的心总是被揪住了一般,为甚“高尚者”的“高尚”结果往往总是“墓志铭”呢?而“卑鄙者”却以他的“卑鄙”往往获得了他的“通行证”呢?所以,俺的多如牛毛的甚至比诗还要多的诗人朋友们,俺借此机会说明一下,俺曾经在《说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系列的小文里亲自嘲笑那些只顾打磨“楼梯”却不顾读者能不能借此“楼梯”上得了楼去的那些诗,也不是兴之所来而瞎说的,如北岛这样的诗句才是好楼梯和楼上的好风光啊,这样的诗句绝对地不是可以坐在书房里顺着那浮浅的情绪而抓耳挠腮地能够写出来的,没有好诗,绝对不是读者的问题,把读者想象的很浮浅而自己莫名其妙地清高着,那是什么?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孔老夫子那个时候虽然“观自在”了,但他自己并不“自在”又有何妨,他的思想体系中的合理成份的大境界,那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啊,所以俺们写几首小诗,再花些个小银子出两本书,被人称为“诗人”一下,俺们就真的“自在”了么,自已还不曾对自己“观自在”,还怎的去对这个世界“观自在”,那写出来的东西能让读者们“观自在”么,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