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天,相守在人!( 二 )


正如孟子所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人这一辈子,最难得的不是遇到爱,而是遇到了解 。
不可否认的是,能从相识走到相知的两个人,往往品性相近 。
可能他们的年龄不同、出身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志向不同,却也丝毫不妨碍他们成为莫逆之交 。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男主角小辉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三观正、学习好、从高校毕业后到国企大厂当技术骨干;
而室友大寻是厂里的一线工人,天生的暴脾气,心思全在看电影、泡妞、打架这些事上面 。
看上去格格不入的两个人,最后竟能成为最好的朋友 。
为什么呢?
原来,大寻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懂得小辉求学若渴的心 。
所以大寻会尽全力力帮他弄到借书卡;给他修台灯以护眼;在他因为姐姐意外离世一蹶不振的时候,陪在身边……
大寻因打架斗殴进了监狱,小辉也不惜放下自尊到处求人;大寻从监狱出来后,小辉为他接风洗尘,还给了他一笔东山再起的资金 。
事实上,他们的人品底色是一样的:讲义气、善良正直、重感情……
品性相近,故能互相了解、互相欣赏、惺惺相惜 。
既能看得到对方的好,又能体谅对方的苦 。
虽然无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甚至无法分担,但却能在一方欢喜之时,另一方发自真心地祝福;在一方沉闷忧愁之时,另一方给予开导和支持 。
有如此的知心好友,已实属难得 。
03
相处靠包容
怎样才算包容呢?听过的最好答案是:常记住另一方的好 。
清代文学家顾贞观与才子吴兆骞是挚友,吴兆骞曾因“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流放宁古塔 。
众所周知,宁古塔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苦寒之地,基本有去无回 。
一向傲气的顾贞观四处奔走求人无果,想到受苦的好友,心中万分悲痛,写下了《金楼曲》二首 。
当时权倾朝野的首辅纳兰明珠之子纳兰容若,被他的才华和赤诚之心感动,决定伸出援手:向父亲求情帮忙 。
顾贞观见到纳兰明珠后,纳兰明珠倒了一大碗酒对他说到:“你若是满饮此杯,我便为你救人” 。
向来滴酒不沾的顾贞观二话不说,接过碗来便一饮而尽 。
在他们的帮助下,吴兆骞得以归来,却跟顾贞观因为一些琐事生了嫌隙,疏远了 。
后来吴兆骞亲自到纳兰明珠府上致谢,纳兰明珠把他带到自己的书房里 。
那里写着“顾贞观为吴兆骞屈膝处”几字,吴兆骞见之大恸,往事涌上心头,声泪俱下 。
人啊,总是计较着自己付出了多少,却很少记住从别人那得到了多少 。
对亲密的人更是如此,无论是与父母、爱人,还是与朋友,摩擦和矛盾本在所难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