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落难了,不要去找你对他有恩的人,而是要去找他对你有恩

为什么说落难了,不要去找你对他有恩的人,而是要去找他对你有恩
文章图片

明明自己有恩于别人,为什么不去找,反而厚着脸皮去找对自己有恩的人呢?
【为什么说落难了,不要去找你对他有恩的人,而是要去找他对你有恩】关于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他们大致的意思是这样:有恩于你的人,就算不会帮忙,也不会落井下石;但是你有恩于他们的人,如果不能帮忙,多半想办法落井下石,以确保你不能翻身 。
人老活得精,一语点醒梦中人 。
接着这个方向,我继续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巨大的差距,突然想起一句话,解决了我最终的疑惑 。
这句话就是“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
善意最纯粹的模样是不带有回报的期望的,而有了回报的期望,就成了一种投资 。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养儿防老,是不是就有一点前期资助孩子,后期让孩子在自己年老时回馈自己的感觉?
现在把善意不求回报的纯粹放到事件里:
有恩于你的人,无论你是否过得好,对于他来说影响都不大,他不奢求从你这谋取任何东西;
但是你对别人有过恩,想要别人回报你的时候,就变成一种投资,别人同样也会以投资的眼光看待你 。
在你落魄时,他们多半觉得自己的投资不会有回报,所以不会帮你,并且,如果担心你翻身的风险,反而会火上浇油,让你坠落得更彻底 。
从这样的老经验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初心,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的行为,而行为往往是导致结果的直接因素 。
同时,我们也看到善良的美好 。
但是我在分析后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低境界,一个不讲究道德情操,不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境界 。
可是生活的现实确实如此,道德,是高尚人的道德,功利,是功利人的功利 。
或许这句话是准循着把风险降到最低的保守方法,却也隔绝了,善的另一种形式——乌鸦反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