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语文教案如何写?( 七 )


“我”是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让学生理解到:“我”是根据他的面孔和神情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联系上文,他的面孔是“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紫,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骗诈取钱财的人;他的神情从请求到乞求,迫不及待地要把火紫卖给“我”,并且不惜降低价钱,也说明了他不是那种人 。
4.总结第1~10自然段的段意 。
白天,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
5.指导学生复述第1~10自然段 。
课文第1~10自然段写了三点:①从小珊迪的外貌说明他极其寒冷;②从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时的语气说明他极其饥饿 。③从小珊迪换零钱没有回来,引起“我”的.种种猜想 。按照这个顺序学习复述课文的第1~10自然段 。
(三)一个先令,引起了“我”对小男孩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学习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
1.默读课文,思考:
小珊迪是在什么情况下叫弟弟给“我”送来买火柴找回的零钱的?
通过学生读课文,自己思考,集体讨论,让学生知道小珊迪是在被轧伤,帽子、火紫和另外几个便士丢失,而且在自己面临死亡的情况下,还让弟弟前来,把保存下来的四便士送还给“我” 。
再读课文,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表现了他什么美好的品质?
从他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表现了他诚实守信的品质 。这个事情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有道理的 。
2.品读重点词句:
投影出示: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
学生读句子,思考讨论:
“目不转睛”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看着“我”,他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知道了:“目不转睛”的意思是不转动眼珠地看 。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他的弟弟 。联系上文理解:小珊迪和他的弟弟是孤儿 。小珊迪惨遭车祸,在那个社会里,无人过问,足见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 。小珊迪临死前担心的是他弟弟将来的生活 。他的话,表达了他对弟弟的爱、深深的担忧和绝望 。珊迪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决心照顾小利比 。当小珊迪听了“我”的回答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明他对“我”寄予无限的希望 。“目不转睛”体现着一种托负,一种信任,一种感激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思考:小珊迪临死最牵挂的是弟弟,而不是病危中的自己,看出了他的什么品质?
4.总结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
通过晚上发生的事:小珊迪的弟弟替他把换来的零钱交给买主,并且交待了没及时送钱的原因,在伤势严重濒临死亡时还想着这件事,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他临死还在牵挂弟弟,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课文写了晚上发生的事,“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