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语文教案如何写?( 八 )


5.练习复述,指导复述第11~16自然段 。
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写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复述时要强调:从其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显其诚实;从其临死前对弟弟的关心显其善良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
二、教学难点
理解珊迪的优良品质 。
三、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
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死了,但他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是对全文的总结 。
(二)带领学生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
1.投影三段的段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下面的内容?
(1)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
(2)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车祸 。
(3)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
2.根据三段的段意内容,归并目然段分段 。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小珊迪要“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珊迪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 。
第二段(第11~16自然段):小珊迪受了重伤,派他弟弟来送找的零钱,“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他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
3.指导学生找一找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分: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
第一段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 。第二段表示时间的词:晚上 。第三段表示时间的词:直到今天 。
(2)按地点转移: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旅馆门前和旅馆里 。
(三)指导复述课文 。
在一段一段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全文复述,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把整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要求要怀着对小珊迪的深切同情,用被他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的心情,来讲这个故事 。让每一个听故事的人也受到教育 。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
投影出示文章的中心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
启发学生思考:
1.文章为什么要先写饥寒,再写其品质?
2.为什么要把这两者放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写?
让学生理解:这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决定了的 。因为家里穷,所以才饱受饥寒;因为饥寒,所以才卖火柴;因为急于卖火柴,所以才发生了被车撞倒的灾祸;因为发生惨剧,所以才让弟弟去找“我”交还零钱;因为“我”被其诚实的行为所感动,所以才亲去探望,才亲睹了小珊迪临终嘱托的感人一幕 。这些情节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环扣一环地写下来的,先后有序,层次井然,不能颠倒 。另外,写饥寒交迫的处境更能突现其高尚美好的心灵,小珊迪的诚实和善良正是在残酷的现实、巨大的惨痛中放射出更加美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