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介绍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
春节前的习俗(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三十)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
接玉皇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
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
千灯节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 。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 。
腊月二十六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 。
腊月二十八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
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 。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也叫“别岁” 。
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春节习俗介绍】
春节前的习俗(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三十)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
给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
贴画鸡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 。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
团圆饭
- 春天|2022春天还要冷多久
- 春节电影|2022年十大春节档电影 2022春节上映电影
- 春节,在朋友圈假装快乐
- 走出洞穴
- 斗罗大陆|九大龙王魂骨介绍 斗罗大陆中九大龙王魂骨
- 这8句话,藏着新一年最好的生活观
- 肯德基|肯德基冰墩墩会补货吗
- CSM收视率|2022年2月1日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2022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幸福合家欢江苏卫视春节联欢晚会2022、唱响这一年2022浙江卫视虎年春节特
- 这个春节里的惬意
- 2022|微信春节福袋2022怎么无限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