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经典故事怎么写?( 二 )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戎马一生,希望自己的子侄和后代多读读书,毕竟“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启蒙读物,与是令文学侍从铁石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个字一张纸 。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是由于关联性差,内容杂乱难记 。
于是梁武帝想如果把这一千个字连缀成文就便于理解和记忆了 。于是他召当时文思誉满江南的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希望能将千字编纂成文 。周兴嗣接受诏令之后,苦思冥想逐字推敲,连字成词,连词成段,词有押韵,段有宗旨,一夜成文 。
梁武帝拿到文章后,只见“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 。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 。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
这就是“兴嗣白头”的故事 。
《千字文》从此传开,逐渐成为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文征明等 。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 。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千字文》也传播到了周边各国 。
章太炎曾评价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 。《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
日本知名的女书法家南鹤溪曾经以崇拜的心情这样写道:"如果有一位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男子,在短短的一个夜晚,就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做出了二百五十个熟语的话,你一定会惊诧不已吧" 。南鹤溪所说的这个男子是一千五百年前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周兴嗣,而那二百五十个"四字熟语"就是《千字文》 。
附:《千字文》作者介绍
《千字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多年了,全书虽只用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但却有相当的知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毛泽东就很看重《千字文》 。他说《千字文》里讲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 。历代大书法家里有很多人用多种字体书写过《千字文》,成为传世的名帖 。
据传历史上,钟繇、周兴嗣、萧子范等都各写有《千字文》,而流传至今的只有《王羲之临钟繇千文》和《周兴嗣次韵王羲之千字》 。萧子范撰《千字文》在《梁书》本传上虽有记载,在《旧唐书·经籍志》后不再有著录,大约是亡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