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的生意经|学学温州人做生意的态度

温州人的生意经(学学温州人做生意的态度)
温州人的生意经|学学温州人做生意的态度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而如今,在中国也出现了这样一群会赚钱的“犹太人”,那就是温州人 。温州人精神实际上就是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这一点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 。
西班牙温州同乡会副会长李欣瑜说:“做任何事,都得从小做起 。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 。”温州人把这条准则运用到商业上就是“微利是图” 。温州商人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图”才是长远的生财之道 。
温州人从来不会嫌钱少而不去赚,或者怕赚得少宁愿卖不出也不要故意抬高价格 。每一笔小生意我们都应看做是十分珍贵的,每一笔小钱我们都应该珍惜 。不放过赚任何一分钱的机会,能挣一分是一分,温州人的家财万贯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
最早贩卖纽扣的叶荛林、叶荛青兄弟俩在20世纪80年代初刚开始在温州桥头镇试卖纽扣时,不到一天的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竟然销售一空,这让兄弟俩非常高兴 。同时,这个消息一下子传到了其他人的耳朵里 。结果,大家都跟着做起纽扣生意,纽扣在桥头镇的小商品市场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到1981年下半年,纽扣摊位已经达100多个 。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放,成为远近闻名的纽扣交易中心 。
能挣一分是一分,这是温州人获得百思特网第一桶金的秘诀 。正如香港古谷惠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雄在评价温州百思特网人的时候所说:“他们把普通的事、把小事做大,这是其他地方的人做不到的事情 。要研究的是他们能把很小的事情做成全世界最大的事情 。”
温州商人的“第一桶金”,不少是在上海掘得的 。
1980年夏天,一个姓周的兽医出差到上海,办完事后,到福州路闲逛,突然发现街上许多人或拎着、或抱着大捆大捆的文件夹、财务册 。他疑惑地走进文化用品商店,方知上海正在全面开展企业整顿,原有表格、账册要全部更新 。当他知道单位从商店买回去的这些表格账册,还得自己加工编制时,顿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印制出适合各单位企业管理的表格、账册,利润不就滚滚而来?周医生连忙买下几份不同格式的表册,又购得一本《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 。他的家乡在温州苍南县金乡镇,是有名的穷乡 。回家后,他埋头制作了一套包括财务、设备、档案、物资等14类企业管理的表格,将这上百种表格委托家乡一家印刷厂印刷,同时发动家人和亲友,按照《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上提供的地址和单位名称,写信封,塞样张,寄订单 。他发出8700封征订信,花了上千元,几乎是他多年积蓄的全部 。在急切的盼望中,有1000多家上海企业寄来了订单 。忙碌两个月,他售出了7万余本文件册、账册,净赚6万元 。这6万元成了他创业资本 。他买来了印刷机、切纸刀、装订机等设备,一家文教用品厂就这样成立起来了 。1982年春天,他及时捕捉到上海开始评定“文明企业”的信息,便又百思特网来沪推销他独家生产的“文明企业验收台账系列产品”;1983年岁末,国家决定对工业企业评定“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等称号,他又抢先为上海企业升级提供系列用品 。1992年,在国务院国营企业自主经营条例下达前,他及时向上海国营企业送来了据称“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企业管理账册……如今,这家拥有500万元固定资产的温州金乡文教用品厂,一年的销售额已达数百万元 。
温州人做生意,从来都是从小处着手,能挣一分是一分 。
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就干;
做标签,每条只赚几分钱,温州人就干;
修鞋子,每双只赚2毛钱,温州人也干;
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元钱,温州人还干;
纽扣、标签、徽章、商标、印刷品……别人看来挣不了多少钱的生意,温州人都在做,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如今的温州,小商品做成了大市场 。乐清柳市的五金电器市场,永嘉桥头的纽扣市场,苍南金乡的小商品市场等,都是温州人的财富聚宝盆 。
温州人认为,不怕赚钱少,只怕赚不来,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挣钱,财富就会越积越多 。“微利是图”是许多温州人取得第一桶金的方式 。

【温州人的生意经|学学温州人做生意的态度】

有的人认为,做买卖就要做大买卖,对小生意不屑一顾,这种人往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结果不仅做不成大生意,而且往往是一事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