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恐龙的灭绝》说课稿怎么写?( 五 )


二、巧释说明方法 , 品味语言精妙
课标指出:在学习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 , 了解说明方法 。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 , 不必作理性讲解 ,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所领会即可 。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进行比较 , 使恐龙灭绝之谜更是引起人们的好奇 。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关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三四百万年”和“两亿年” 。尽管学生知道两亿年要比三四百万年表示的时间长 , 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学生释没有概念的 。针对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 我用了统计图的形式直观地将其进行对比 , 随后小结“把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么一比较 , 怪不得说人类历史跟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 。”再让学生齐读这两句话 。这样就淡化了说明方法的传授 , 可在学生心中已经留下了痕迹 。
同样 , 我们在教学科普文章时 , 更应该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 即怎么个准确 , 怎么个简明 , 怎么个科学等等 。这篇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语言 , 我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就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来品读 。
“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 , 它们耐不住严寒 , 就慢慢地消失了 。”如果把“慢慢地”这个词语去掉 , 你再读一读 , 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从句子中删去 , 就会与实际相悖 。而且学生在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中 , 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 , 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 , 长期以往 , 将会对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 并滋养学生精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
三、精心设计语言训练 ,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 , 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 在写作中学习写作 , 在听说中学习听说 。可见 , 语文基本功训练 , 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科普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了解某些科学常识 , 更要学习作者怎样表达说明这种常识 , 即说明的语言、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顺序 。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都有严密的逻辑性 , 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
课文第3自然段关于星球相撞引起恐龙灭绝的这一说法在表达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 因此我抓住这个特点 , 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语文化的训练 。
先标一标有几个句子 , 想一想每句话在讲什么;再师生进行对一对的游戏 , 知道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排一排5个句子的顺序 , 理清顺序;最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 理清其因果关系 。就在这一步步精心的预设下 , 学生不仅读懂了句子意思 , 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 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 更是对他们以后如何读懂一段话做了方法指导 , 授他们以“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