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这三种习以为常的育儿行为你真的有( 二 )


她的孩子看着小高踢小石子,不哭了,也伸着腿,要去踢小石子 。
小高将他抱到小石子面前,鼓励他:“踢它一下 。”结果,孩子太用力,踢疼了脚,又哇哇地哭了 。
小高竟然拿起孩子的小手,拍自己的脸:“怪妈妈,怪妈妈,没跟你说要轻轻踢 。”孩子终于不哭了 。
整个过程,可以看见小高对孩子浓浓的爱,只是,这种爱,无意中让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 。
自己被绊到,那是小石子的错,不是自己没有好好看路、走路引起 。踢小石子弄疼了脚,那是妈妈没有说清楚,责任也在妈妈 。
或许,作为小高,只是因为心疼孩子,认为孩子尚小,只要不哭不闹,没有受到伤害,那就是好 。
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喜欢在家庭里,在职场上推卸责任的人,往往都自小就习惯推卸责任 。
这一类人很难有进步,很难有担当 。有些人到了本该赡养父母的年龄,还一边啃老,一边责怨父母无能 。
让孩子自小学会不推卸责任,学会自我承担很重要 。
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足见婴幼儿时期性格培养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人格的稳定性 。
所以,身为父母,不要因为幼时的宠溺,让孩子长大后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
3
因为过分在乎,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妨碍孩子的成长 。
在一次随团旅游中,见到一名五岁左右的小女孩,她总是紧紧拽着妈妈,当其他小朋友在大巴车上或其它空闲时间表演节目时,她怯怯地躲在妈妈身后,小小的脑袋一直低着,不敢抬头 。
导游上前要求她表演一下,她急得快要哭了 。这时妈妈不好意思说:“这孩子自小胆小、害羞 。”
这一路上,小女孩的表现,恰如她妈妈说的一样,表现出胆小、害羞 。
但她真的自小这样吗?我有些疑虑 。
一路上,我跟小女孩妈妈聊小女孩的一些事,同时慢慢接近小女孩,试着跟她说话、聊天 。
我故意逗她:“我不觉得你胆小呀!”
她眨巴着眼睛,眼底闪过一丝欣喜 。
经过接触,我了解到小女孩成长的一些过往 。
按照小女孩所言,她原先不是胆小、害羞的 。有一次她正想要去表演时,突然肚子疼,所以没上去,结果被妈妈骂胆小,大家也都这么认为 。后来,好几次出去玩时,妈妈也都要这么说她,她赌气逆妈妈的意愿 。
妈妈则认定她胆小,无意中给她贴上胆小的标签 。
不知不觉中,她习惯于胆小 。
其实,孩子的妈妈是一个爱表现的人,她太在乎孩子的表现欲,但她越是在乎,孩子越是退缩,一次两次之后,她给了孩子这样的评价 。
生活中,爸爸妈妈的反复、相同的评价,往往成了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 。
当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时,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让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是一种“标签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