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想( 四 )


与葛罗斯特伯爵、埃德伽分别后,自怨自艾的李尔王独自一人来到一位圣徒身边 。李尔王对圣徒说了自己对考狄利娅犯下的错误,并懊悔地认为考狄利娅再不会原谅他了 。其实这位圣徒就是考狄利娅,她一直爱着自己的父亲李尔王 。她在法国得知李尔王的困境,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秘密赶回英国,准备应战自己的两位姐姐 。与此同时,葛罗斯特伯爵与李尔王相逢的场景,被埃德蒙告发 。当葛罗斯特伯爵返回宫殿那一刻,高纳里尔、里根及其各自丈夫康华尔公爵、奥本尼公爵,迅速将葛罗斯特伯爵逮捕,并挖去了葛罗斯特伯爵一只眼睛,留下另外一枚要让葛罗斯特伯爵亲眼见证李尔王如何死去 。此时葛罗斯特伯爵身边一位侍从,不忍看到葛罗斯特伯爵受苦,拔出刀与康华尔公爵决斗 。
刀光剑影,推杯换盏,你来我往之间,这位侍从被康华尔公爵、奥本尼公爵联手刺杀,但康华尔公爵同样被侍从刺成重伤 。受伤的康华尔公爵,此刻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命令将葛罗斯特伯爵另外一只眼睛也挖出,命令下达后康华尔公爵因伤势严重,离世了 。被挖出双眼的葛罗斯特伯爵,悲痛欲绝,被人赶出了宫殿 。暴风雨夜,眼瞎的葛罗斯特伯爵与装扮成乞丐的埃德伽、有眼无珠的李尔王再次相逢 。埃德伽与葛罗斯特伯爵相认,通过交谈中,葛罗斯特伯爵悲痛欲绝,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也知道了私生子埃德蒙的阴谋 。?
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想



埃德蒙陷害自己父亲与哥哥,顺利继承了家族爵位后,野心越来越大 。为了争夺更大的军权,甚至王权,埃德蒙用自己英俊的外表,与高纳里尔、里根搞起了暧昧关系 。当小女儿?军队来临之际,埃德蒙率军抗击 。与此同时,宫殿内高纳里尔、里根为了争夺埃德蒙而争风吃醋,打起来了,最终高纳里尔假意赔罪,用毒酒毒死了里根 。战场上,考狄利娅大败埃德蒙,李尔王与自己的小女儿一起成为了埃德蒙的战俘 。
胜利后的埃德蒙回到军营,忘乎所以,他发布密令将考狄利娅秘密处死 。庆祝中在埃德蒙面前出现一位蒙面人,揭露埃德蒙阴险狡诈的本质,气急败坏的埃德蒙与蒙面人决斗 。最后这位蒙面人杀死了埃德蒙,原来蒙面人就是埃德伽,此时高纳里尔也畏罪自杀 。事件平定,大家抬着考狄利娅的尸体,找到了李尔王 。看着自己心爱小女儿的尸体,李尔王悲痛欲绝,最后崩溃而死 。肯特伯爵看到李尔王的死,陪伴左右,自杀而亡 。
《李尔王》到此落下了帷幕,惨烈的争斗,最终活下来的只有奥本尼公爵、埃德伽,不列颠王国由奥本尼公爵执掌王权 。。。?
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想



三、读后感悟首演1605年、出版1606年的《李尔王》,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结合中国国情及文化特色,逐渐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河北梆子等多种艺术体裁的《李尔王》 。可以说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李尔王” 。
《李尔王》戏剧中,背景广阔、内容丰富、气势磅礴,莎翁通过描写?一场宫廷内部家庭矛盾,让真、善、美被压抑,假、恶、丑成为了主导,看似平淡无常,实则却揭示了封建旧秩序即将崩溃离析的先兆,是腐朽的统治阶级彻底倒台的导火索 。通篇更可以看出封建权势同真诚、理性和社会正义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英国原始积累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封建人伦关系的崩溃,批判了对于权势、财富的贪婪 。宏大篇幅,可以看出莎翁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更清晰、更透彻,更关注人性、道德和哲理的思辨 。正如有人评价:“《李尔王》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一块承先启后的丰碑 。”其实戏剧中所有人,由内而外,依然存在于我们每人之中,看似平淡无奇,却情真意切 。?
李尔王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想



统治国家长达60年的李尔王,年轻时政绩突出,但随着年龄的日渐增大,依据自己的权利,逐渐成为了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听劝谏的专制君主和封建家长 。在李尔王眼里,人世间包括道德、亲情、信念等所有一切都是权利的集中反映,这是一种绝对的伦常关系 。他自认为是信念、秩序、伦常的捍卫者甚至化身,无论是考狄莉亚真切质朴的话,还是肯特伯爵推心置腹的劝谏,在李尔王看来都是对伦常的蔑视,对既定秩序的否定 。于是当高纳里尔、里根阿谀奉承般赞美李尔王时,内心虚假的李尔王早已忘乎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