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怎么写?( 六 )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师:有人认为小说节选内容中曹操和杨修个性鲜明,认为他们(教师幻灯展示)
曹操:杨修:
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认识,请梳理课文信息,作出评价 。
2、生:处理课文语言材料,探究思考,交流表述 。
3、教师小结:曹操(阴险狡诈,一代奸雄);杨修(才思过人,恃才放旷)
四、扩展延伸,情感态度表达
辩题一: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
师:对于课文中杨修之死,历来就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 。
请两组同学,分别就课文情节事实,有理有据,展开辩论 。
生:稍作研讨,轮流展开辨驳……
师小结:对辩论作出评判,归结“世间万物均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
辩题二:说说你的人才观?
师:曹操怒杀杨修,毕竟还是给了我们许多遗憾,曹操怒杀杨修后,强令进军,结果被蜀军杀得落荒而逃,同时又失去一个才思过人的主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该不该!
而杨修才思敏捷,却因恃才放旷,疏于理法,落得个英年早逝,真可谓“一失足,千古恨”,遗憾遗憾!
请你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使用人才;如果你是杨修,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生:交流表达
师:不管怎么说,杨修死了不可复生 。有人给华山杨修墓题了一幅挽联,现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课后玩味 。在未来的生活里一路走好 。
生:齐读对联 。
五、教师小结后下课注:板书略教学流程略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怎么写?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 。(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