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怎么写?( 三 )


第 5 页 生怨,曹操知道军粮快要运到,于是,就一刀把王厘的脑袋割下,向全军宣布王厘克扣军粮的“罪状”,以稳定军心 。
巧立罪名,然后杀之 。他的主簿杨修很忠于他,只是因为时时卖弄聪明,揭穿曹操所设的一些骗局,使他恼火 。就给杨修一个“惑乱军心”的罪名,把他处死 。孔融倚老卖老,自以为是,也被以反叛之名除去,杀他时,连他的两个刚懂世事的孩子也不能幸免 。许攸、荀、华佗等许多人,也都被安上种种的罪名后,加以杀害 。
这些描写,充分揭示出曹操的暴虐本质和狡诈的性格 。“一将功成万骨枯” 。封建统治者总是在白骨堆上建立自己的宝座 。曹操的杀人行径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他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艺术典型,仅就杀人手段这一点,也很够资格的了 。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汉末魏初,在文学上是一个暂时繁盛的时期 。所谓建安七子,便是那时候有名的文人 。曹操自己也写诗文,加以他善于笼络一班有才名的文人,所以他把许多文人(其中也有方士)都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为他效劳 。建安七子除孔融之外,都是依附于曹操的 。
曹操一方面把许多文士拉到他身边,但同时,对于那些有傲气、不讲他好话的文人,却很不放心 。从他先杀孔融,后杀杨修,便充分说明曹操对敢于反对他的文人的忌恨 。
第 6 页
孔融依仗自己是孔子后代,当时又很负盛名,他不大把曹操看在眼里 。而且,看来他也不大看得起依附曹操的一班文人 。这一点,从祢衡口里可以知道 。祢衡经常推许孔融和杨修,说“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这不用说是包括王粲、陈琳等在内的 。祢衡同孔融关系很好,他的话当然也反映孔融的观点 。
孔融比祢衡、杨修大十多岁……他们三人,在当时的文人中算是一派,即,不肯阿谀曹操的一派 。祢衡虽年轻,但才气很大,曹操想侮辱他,叫他充当“鼓吏”,结果祢衡把衣服剥光打鼓,反而侮慢了曹操 。曹操叫人去找他来,他便拿着一根大棒,坐在曹操军营门前大骂 。曹操虽然很火,骂他为“竖子”,并说“孤杀之犹鼠雀耳”,但碍于他的文名,竟不敢杀他,后来送给了刘表,刘表又假黄祖之手把他杀掉 。
杨修年龄跟祢衡不相上下,但祢衡是个平民,杨修则是洛阳的第一二名的世家,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四代都任过太尉 。(东汉时,太尉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衔)而且,都是有名的忠于汉室的名臣 。他父亲杨彪在董卓作乱的时候,为了保护汉献帝,几乎死难 。杨修很早就负文名,除了祢衡推崇他的话可证之外,还有曹植写给他的信,也把他同六子并列(孔融除外),说六人都不过著声名于一方,而杨修则是“高视于上京”,可见杨修在洛阳的影响有过于六子 。对于这样的人才,不用说,曹操是要罗致的 。所以,在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