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怎么写?

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运用 。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 有关史实 。
3,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
4、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
课时安排: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 独特方法 。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文献法 点评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处理字词
第 1 页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 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鸡肋( )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③数犯曹操三忌( )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 ②操因疑修zèn( ) 害曹丕 。③延弃弓cao( ) 刀 。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第 2 页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 。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 。要求提出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