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范文有没有?(16)


明确:一是名士相聚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二是环境优美之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三是气候宜从之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四是相聚狂欢之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是以畅叙幽情 。”
(赏心、乐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
⒉指导学生背诵第一部分 。
理清背诵思路:第一部分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周围的环境、场面,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
五、总结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珠溅玉 。”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各抒怀抱 。我们仿佛看到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 。”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同时这为下文的议论和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
六、布置作业
1.翻译第一部分文字 。
⒉结合课文,展开联想,写一段文字,描写兰亭的美景,200字左右 。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三两部分并背诵 。2.总结全文,鉴赏本文的艺术特点 。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第一节
二、讲析第二部分:
⒈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节,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 。
⒉指名学生翻译重点语句(教师提示重点字、词) 。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或,悟,因)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系)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期”的翻译)
⒊学生齐读课文
⒋讨论分析:
⑴提问:本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明确:作者承接上文“乐”,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
⑵由第一自然段的“乐”转入本节的“忧”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⑶本节的议论与前一段的叙事是如何联系的?
明确: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是承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 。下面承此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 。他们虽然“趣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 。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