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管理心得体会怎么写?( 四 )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 。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 。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 。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 。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 。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 。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 。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发现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 。低沉的语调使很多话变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
除了采访对象的准备外,背景知识的准备也必须充足 。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测比赛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 。由于前一场比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出现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
两次失败的经验也提醒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 。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利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先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始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 。由于不能熟练地掌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 。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尊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评了 。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很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见倾向 。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显然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 。从采访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该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 。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 。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掌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