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八 )


此章重点为致虚极 , 守静笃 , 全文以此而展开 , 不理解致虚极 , 守静笃 , 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 。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 。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 是一种状态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虚为空灵 , 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 , 呈收敛状 。致往之意 , 可从虚其心来体会 , 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 , 以虚其心开始 , 虚至四肢百骸 , 而四肢百骸皆空灵 , 无时空地域限制 , 无往而不至 , 真空无象 , 能够满屋、满天地、满宇宙 , 而今日而远古 。过程或潜移或发散 , 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 。此极为无极 , 或为八极 , 或为宇宙洪荒 。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 , 守者 , 抱元守一 , 让思想沉静 , 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 , 而到达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 。此笃为笃定 , 为极细小 , 或如针尖 , 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
于是 , 老子方有万物并作 , 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 各复归其根 。的感慨 。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 。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 , 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 。虚至极为无 , 静到笃是有 。虚为展开 , 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 , 回到此刻 , 是复 , 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 。从养性功夫来说 , 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 , 虚为心起 , 静为心灭 , 有无相生 , 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 , 万变不离其踪 , 这才是道的至理呵!
由此 , 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 , 真空无象曰虚 , 虚而至虚曰极 。:专一不二曰守 , 寂然不动曰静 , 虚一浑厚 , 静而至静曰笃 。但 , 所有释意皆不够细致 , 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 , 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 , 其经意当从本原出发理解 , 而不就应根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 。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六):
《道德经》的大名自是从小就如雷贯耳 , 但真的把书买来看 , 还是在看了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之后 , 在仙剑中 , 看着那些蜀山大侠每施一个法术就念道一句道德经 , 就觉得好帅好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