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后感怎么写?

《传习录》读后感
慰藉心灵
克己需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
--《传习录》
我们常说,心灵,如同一间房;而眼睛,如同一扇窗 。
试问自己,多久没有“充电”了,即使“充电”,也是偶尔的一瞬间 。夜晚,说好的,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一本书;可电视剧一响,忍不住在客厅里看电视 。说好的不玩手机,又一次拿上自己的手机刷上了朋友圈 。
这个社会,诱惑太多 。常常在想,科技导致了我们精神文明的堕落,还是是一种属于文明进步的标识 。回想起孔子那个年代,一无所有的颜回,活的是那样的洒脱 。五柳先生,一碗酒,就可以呼朋唤友 。做事论道 。有些上班的前辈们常常在说五十年代的事情,那个时候物质生活还不如现在富裕,然而他们却说,那时候的人,真好 。
是社会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社会 。现在的我,坐在书桌前 。关闭于外界的一切渠道,安安静静的看着书 。想起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让心灵,进行一趟远游 。
有时候,书是最好的远游方式 。翻看一本书,像似云游九州,上可摘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所以,我选择在晚上,安安静静地泡上一杯茶,开启一盏昏暗的灯,我要去泛黄的历史中去遨游 。在这里,我的心,得到了归宿,找到了宁静的港湾 。若您看到我在看书,麻烦您,别打扰我,因为那是我心灵停留的地方 。
读了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之后,深感先生的文字意味深长,仅仅是读过一遍的我是绝不敢说出完全领悟王阳明先生的思想这种话,但读完《传习录》后,我确实有了一丝自己的感悟 。王阳明先生的智慧跨越时光长河,确实值得人细细品味 。
第一点,修心 。王阳明先生认为修心即致良知 。一切都在心中,只要心在省便是致良知 。要做到不欺良知,相信良知,自觉良知 。良知在人,永远不会消失 。不肯致良知的人,只是良知被物欲所蒙蔽,并不是他没有良知 。格物是向外的功夫,格就是正,就是纠正那些不正确的,使归于正道 。在私欲萌芽之际将其扼杀,防患未然以期修得真心 。
第二点,格物致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参透事物本质,掌握知识本源 。需要断案,就从断案的事上学起,如此才是真的格物 。例如判案时不能因对方无礼而恼怒,不能因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对方哀求而屈意宽容 。唯恐心中有丝毫偏离而妄人是非,这就是格物致知 。抛开事物去学就会不着边际 。
第三点,知行合一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读书的目的是知,而知的目的在于行,所以读书必须用来指导行,从而知行合一,是谓“经世致用” 。只读书不思考,只会越来越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就会变得自我 。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事物中体会到良知,这个时代物欲横流,当人们漫无目的庸庸碌碌地四处奔走时,不妨读一下《传习录》,去探求一些生命真正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