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谈美有感怎么写?( 二 )


我们每天在俗世中生活,目之所见,迷于五光十色;耳之所闻,乱乎五音六律 。我们的追求,我们的想法都被世间的繁杂,世间的奢华,世间的迷乱所诱惑 。
有出世精神的人会把遮蔽在自己眼前的这些俗世的诱惑都超越过去,抱着这种"出世"的精神,才能看到更高远的理想,才能够"望尽天涯路" 。这种出世的,"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使他们把所作的学问和事业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于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伟大的事业都出自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离开艺术便无所谓人生 。
完美的生活,大到进退取与,小到声音笑貌,都是美好人格的体现,如水行山谷之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不得不止般的恰到好处,完整、自然而又和谐 。
人生之路,犹如灵魂在一段段艺术作品中冒险的旅途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里路,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会在你的身上形成印记,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不经意的流露出来,默默地展现出你人生中的每一段冒险 。
人生之路亦是寻美之路,慢慢走,欣赏啊!

读谈美有感怎么写?


读谈美有感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 。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 。但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
再次引用朱先生的话:“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 。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 。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应该也是其中道理 。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