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谈美有感怎么写?( 七 )


十、十
一、十二章,因为先生系统地阐述创造与想象、情感、格律的关系时竟然把王昌龄的小诗《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优带昭阳日影来 。”分析得令人叹为观止:王昌龄使用接近联想写到“团扇”,“寒鸦”是拟人的手法隐喻赵飞燕,“昭阳日影”象征皇帝的恩宠,长信宫四周的许多事物之中只有带昭阳日影的寒鸦可以和弃妇的情怀相照映,只有它才可以显出一种“怨”的情境 。《长信怨》前两句拆开来看本很平凡,精彩全在后两句,但是如果没有前两句所描写的荣华冷落的情境,便显不出后两句的精彩 。《长信怨》的意象是王昌龄的独创,但是“七绝”这种格律却不是他的特创,他以前和以后也有许多诗人用它 。这忽然给我一个启示,通过心理学和美学的分析,原来唐诗如此值得玩味啊,原来文章也可以这样作 。
(二) 读《谈美书简》有感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 。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许多人都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 。但所有的这些都比较浅显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尘莫及的事了 。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也有详细的陈述 。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我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 。这本书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 。(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 。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 。这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此书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 。例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 。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 。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 。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此段有些摘录于原文)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详谈了 。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委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这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