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晋升分享感言格式怎么样?( 四 )


信 。在这个缺乏诚信的市场条件下,很多投保人缺乏如 实告知,而业务员方面则常常出现销售误导 。在保险行业的初级阶段老百 姓保险意识不高、保险理念不完善,其结果是很多人要么不买保险,买保 险的也要看将来能否拿回本金、收益有多少?对于真正具有投资功能的保 险(如投资连结),由于缺乏投资常识人们又不能正确的对待其收益与风 险 。如此一来在市场经济与保险行业双重的初级阶段条件下,急于做大做 强的保险公司没有时间等待客户的保险意识提高,也没有耐心等待业务员 去培养客户的保险理念,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尽快收到保费,否则在残 酷的市场竞争中它将要一败涂地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经营结果只能是多 输,保险公司损失的是信誉,客户损失的是权益,业务员损失的是长远发 展的生涯规划 。在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精英制”与 “人海战术”的交互发展 。初始阶段,保险公司都曾寄希望于“精英制”,毕竟保险公司也都希望有个好名声,但结果却是保险公司的业绩或者大幅 下降或者徘徊不前,这使得注重利润的保险老总们日子艰难,下课纷纷 。而转向了“人海战术”之后,尽管名声不好,但业绩却上来了,权衡之下,“人海战术”便大有市场 。“人海战术”的结果是保险公司的门槛越来越 低,保险业务员的素质越来越差,保险行业的市场形象也越来越差 。
2、我的职业低潮期 从台湾、香港等地的保险业发展过程看,它们都经历过了保险行业的低潮期(也有人称为黑暗期),这种市场状况下保险业务员的生存也越发 艰难 。在我的记忆中,2000 年之前大连的保险市场,保险公司的经营还算 规范,推销行为还算有度,而 2000 年之后伴随着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市 场炒作开始出现并不断加剧,一直到过渡炒作 。有时公司会推出一些误导 业务员的政策,如有时业绩低迷,公司便会祭出险种即将停售的杀手锏,而一段时间之后,该险种却又恢复销售 。这种完全的市场炒作行为,使业 务员非常反感,但迫于压力很多业务员又不能不做 。从我自身的情况看,由于自己的社交能力与推销能力都较差,再加上保险产品不能充分满足市 场需求,2002 年我便进入了保险生涯的低潮期并且一直持续到 2007 年 。从 在这期间由于业绩下降、团队萎缩,我又不可避免地降级成了业务员 。虽 然自己对这种升降不是很在意,但收入水平却大幅下降 。2005 年至 2006 在 年,年收入曾降到 2 万元左右,仅仅是能够维持保险公司的业绩考核而已,生存都艰难,有时甚至靠保单贷款来维持生活 。虽然刚进入保险公
司时就 意识到了自己的推销水平低,也有意识的提高这方面能力,为此各种潜能 培训、推销技巧讲座之类的学习班没少参加,但学完之后却发现没有太好 的效果,估计这与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 。常常羡慕那些推销能力和社交能 力强的同事,羡慕他们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而自己却 因为自尊心太强、太好面子而无法做到 。记得有一次朋友聚会,一位同学 为了给我介绍客户特地请了他的两位朋友,一晚上我的这位同学多次向他 的朋友介绍我的保险做得如何好,我却一直没好意思开口推销保险 。低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也可以说是业绩低潮期的一个次要因素 。自 1999 年 6 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调整为 2.5%之后,我一直认为保费偏高 。虽然后来推出了分红产品,但在 2007 年之前,分红较低,对于储蓄养老方 面的险种客户的收益较低 。在这期间我给客户的建议是先考虑重大疾病、意外、住院类保险,其他如养老、储蓄方面的保险可以暂缓 。而客户在买 保险是很多人首先选择的却是养老、储蓄险,由此便流失了一部分客户 。多朋友曾问过我,既然性格不适合做保险业务员,为什么要坚持?实 际上我也曾经有过其它的发展机会(如换成保险内勤的岗位、离开保险公 司),之所以坚持到今天,一方面是自己过于理想化,总觉得自己做好服 务品牌,以诚信对待客户就会使客户蜂拥而至,而实际上却是很多客户对 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员极度不信任 。另一方面,舍不得放弃多年培养的保 险市场,不忍心丢掉多年来一直支持我的客户,尤其是那些自己曾经承诺 要为其服务一生的客户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 另外一扇门”,我感觉自己是不适合走“产品推销”的这扇门了,那就只 能走“理财规划”的那扇门了 。因此从 2003 年起,自己就提前开始从保险 推销员向“理财规划师”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