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反思怎么写?(13)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法指导 。讲读课文的目的,是希望以讲读课文为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以及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 。但在我的这节课上,却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 。”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教师的一个陪衬而已 。以分析哈默的语言为例,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出示,并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体会哈默的性格 。这样做虽然实出了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哈默的语言体会他的性格),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句子分析与课文相分离,并且没有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我认为以下做法很值得尝试 。那就是以“当??时,哈默??反映出哈默是怎样的人?”这样的形式,先带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哈默的第一处语言,并进行分析,指导朗读 。然后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再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完成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再加以指导 。这样既可以将课文分析与朗读指导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

《尊严》教学反思怎么写?


课文《尊严》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他在逃难中不愿轻易得到别人的食物,而要通过劳动换取食物,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课文平实的语言表达,蕴涵的哲理却是比较深邃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找出年轻人和其他逃难者面对失物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那里,目的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得到一个答案:年轻人要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再通过精讲2-4自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年轻人一定要用劳动来换取食物,最后通过第三环节理解杰克逊大叔赞赏年轻人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反思一:是否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 。课上完后,我不断地进行反思,感觉到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课堂能抓重点,突破难点,发现自己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过程没有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提出“一切为了学生” 。就是教师事前要对学生进行调查,课上关心学生在想些什么,使每个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我在引导学生体会年轻人的三句话时,老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按照自己预设的教案,非要学生一句一句地讲体会,没能把主权交给学生,没有让学生主动地说,学生被动地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个性没能得到张扬 。
反思二:没有深入钻研教材 。在课差不多结束的时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他觉得逃难者不是不劳而获,本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正是引导学生更深的理解,可是因为我在备课时没有联系二战前的背景,所以当时我想都没想就下了结论:逃难者是没有劳动,书上不是讲的很清楚吗?你自己在看一下上就行了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当时我说了也没去想什么,直到课后查资料,我才意识到自己竟犯了这样大的错误 。原来这自己备课的时候,没有更深一层地考虑问题,其实,只要当时仔细地想一想,在联系二战前整个世界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情况,不难想象,当时人们已经是饥寒交迫了,哪还想到什么劳动不劳动 。年轻人以后能成为石油大王,就是因为他有别人没有的品质,这是年轻人跟其他人与众不同的地方 。如果当时能这样想,这节课的会更有深度,也就不会犯这个毛病 。一句话,就是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不够 。所以我想,备课是容不了半点儿马虎,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认认真真备课,扎扎实实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