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怎么写?(13)


再齐读第二段 。
三、布置作业 。
1、归纳本课所学文言知识 。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
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只要说请你去喝酒,这个酒不好喝,你就说这个宴,就是鸿门宴,充满了凶险的那种宴会,我们叫鸿门宴 。当年刘邦是怎么赴宴的呢?
让学生齐读第三段,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文言词语,教师作重点点评 。
提问:刘邦是怎么向项羽解释当时的情况,并化解险情的?他的话可以怎么理解?
明确:刘邦这番话有三个要害,他第一层说咱们共同抗秦,这段话可以概括两个字“叙旧” 。项羽的性格中间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念旧”,用人只用自己的同乡(八千江东子弟) 。刘邦上来就来了一番念旧,这个话可是用心叵测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抗秦的时候他俩是友军,秦一亡他俩是敌军,刘邦光说当年咱俩如何如何 。项羽本来就不知道他们两家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变化有一个演变,刘邦这个“叙旧”让他彻底意识不到他和刘邦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这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他说我没有想到,我能先入关,这个话是拍项羽的马屁,刘邦采取贬低自己来抬高对方 。言外之意,在我的心中先入关能够灭秦的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就是你项羽 。项羽的自尊就得到很大的满足了 。第三点,说有人挑拨离间 。这个话叫“化必然为偶然”,挑拨离间是一个偶然性的因素 。他两家的矛盾是必然性的矛盾,不是小人挑拨离间、偶然性爆发的 。刘邦把它大事化小了 。刘邦的鸿门说辞了不得,先叙旧拉近两个人的关系,再逢迎满足项羽的自尊,最后化必然为偶然、化大为小、避重就轻 。《史记》中间写刘邦说话最常用的是两个字,刘邦一说话就是高祖“骂曰”、汉王“骂曰”、沛公“骂曰” 。给人的感觉是刘邦张口就骂人 。可是现在他一句“骂曰”都没有,刘邦还有一句口头禅叫“乃翁”,就是你老子,刘邦从来不说我,他用 “你老子”来代替 。可是刘邦现在对项羽说了这番话,既没有“骂曰”又没有“乃翁”,多么谦恭 。这在刘邦一生中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为的是避开这次打击,这就是刘邦政治上精明之处 。
提问:从项羽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项羽说了一句话: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这时候不用“我”,用了一个“籍”,说如果不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这么说,我怎么能对你这个样子呢?这一句话断送了曹无伤的命,这一句话也道尽了项羽的政治上的无知和幼稚 。人家是一派谎言,他竟然惭愧得不得了,没法向自己的老战友解释了,他推出曹无伤为自己开脱责任,这说明项羽已经内心里非常难受,项羽现在后悔得不得了 。到这儿为止项羽算是彻底受骗了,再不认为刘邦是他的政治对手了 。此时的项羽看不出秦亡以后即将出现的楚汉相争的新局面,更不相信与自己表面和解的刘邦正是自己未来最大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