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怎么写?( 八 )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 。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第1个问题“谁给谁寄冰 。”学生读文后,轻而易举地说出是企鹅非非给狮子洪洪寄冰 。老师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下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 。“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 。”“企鹅非非住在寒冷的南极 。”简单的介绍是在为后面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 。即“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寄冰的结果怎么样?”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 。
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练习,帮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
因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见过冰),不知道(冰是什么样子) 。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
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寄出去的冰变成水了;洪洪没有收到冰,收到的是水,他把水退回去了;洪洪收到水以后,又生气又扫兴;寄冰的非非被弄糊涂了 。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把3、4小节都读了个遍 。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回答 。
随后,老师可以通过引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
师引:企鹅非非寄冰给洪洪的结果是?
生读:过了几天,(第3节第1句)
师引: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结果怎么样?
生读:不久,(第4节第1句)
师:其实这2句话都写了结果,但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时,我们更规范地应该说是退回 。
通过引读,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使学生知道了“寄”和“退”的不同用法 。
第3、4小节中的第2句话都写出了他们看到结果以后各自的心情,这2句话,是整篇课文中,要重点指导读好的句子 。老师可以先请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 。再指读(请语感较好的学生读),他们的读其实就是一种范读,要启发其余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读,老师的评价语就至关重要 。如: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很帮,把狮子洪洪生气、扫兴的感觉读出来了!老师的评价就是积极的指导,它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别人的读,如何通过感悟课文来读 。并且,日子久了,老师的语言也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