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学生说出了大小、轻重、形状等不同点后,及时板书,并表扬学生:“你说的很对,我们在观察两个相似的物体时,就可以比比他们的大小、轻重等不同的地方 。”同时板书:大小、轻重 。如此一来,再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杯同样体积的清水和盐水的不同点”,探究马铃薯为什么在清水中沉,在浓盐水这浮,学生自然会想到可能由于它们的重量不同,通过称一称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简单的铺垫,使学生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验证——获得结论——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 。无痕的过渡,也让学生快乐地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怎么写?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这也是本课设计和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生明白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质的沉浮,以及懂得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整个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民主、平等、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准备各种实验材料,给学生创设学会学习的条件和氛围 。
通过这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上好一堂科学课,必须准备充分 。
一、材料准备要充分
在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在材料的准备上下了很多功夫 。课前我发现刚调制的盐水和清水有一点区别,前面的学生能够很清楚的.看到,盐水的杯中有一些漂浮的物质,致使一部分学生通过观察而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判断两个杯中的液体不同,因此我将盐水要在上课前两天把它兑制好,足够长的沉淀时间,可以避免学生能马上区别出两杯水的不同 。教材上在这一节中使用的加热材料是:酒精灯、木夹子、铁片,但实验室中的铁片很大,而且数量也不够,这时我参照了网上的做法,将酒精灯换成小蜡烛,将铁片换成了钢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增强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可以节省很多讲解使用酒精灯的时间 。
二、教学设计准备要充分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观察沉浮 。学生看到马铃薯在2号杯中浮起来了,马上有很多学生在下面忍不住喊起来:“这杯是盐水!”因此课后我有意识的把2号杯中里溶解味精和食盐,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但当同学们对这两杯液体加热检验后,发现2号杯中的液滴加热后留下了白色的物质,又使得很多同学确定是食盐,这时候老师可以反问他们:“你真的确定它就是食盐吗?”接着就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动摇自己的观点,紧接着老师就可以告诉他们:“如果我们仅凭白色物质就判定它是食盐,这是不科学的,有可能会是白糖、味精、或者是他们的混合物 。”那么就会有很多同学好奇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这时候老师不要急着告诉他们,可以把这项研究任务交给学生课后来探索,会让他们更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