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全员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二 )


1、立足文本 , 明确目标 , 方显本色 。
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段、篇 , 离不开听、说、读、写 , 离不开感悟、积累和运用等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活动 。一堂真实本色的语文课 , 需要师生共同关注文本 , 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 通过阅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来积淀知识、传承民族文化 , 通过挖掘文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心情 , 深入地理解文本 , 从而促进言语能力的提高 。
因此 , 把握好语文教学固有的本色 , 展现真实、有效的课堂 , 教什么 , 怎么教 , 学什么 , 怎么学 , 都应要回归到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中来 , 紧扣文本这个重点确定教学目标 , 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为着眼点扎扎实实地教 , 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背的时间 , 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等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 。这样才不失语文课堂教学固有的本色 , 实现真正意义上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堂教学 。
2、以读为主 , 读中感悟 , 尽现本色 。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个“对话”的主体是学生 ,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环节 ,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 , 应该占有课堂教学的主要板块 。因而 ,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朗读 , 让朗朗书声回归课堂 , 回归校园!应该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 , 用心吟诵 , 让自己的心与文本产生共鸣 。朗读 , 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功课 。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 , “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 只有反复朗读 , 才加深理解与体验 , 有所感悟和思考 , 受到情感熏陶 , 获得思想启迪 。可以说 ,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 也是还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路径 。也许 , 有人会说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让学生读书 , 可也没见成效 。那么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 , 这是为什么呢?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会看到老师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去读书 , 有齐读 , 小组读 , 开火车读 , 分男女读等等 , 形式多样 , 五花八门 , 课堂上可谓是书声琅琅 , 余音绕梁 。可每一次读书老师都没布置读书的要求 , 学生没有明确读书的目的 , 那么像这样没有明确目的的朗读 , 岂不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因此 , 语文课堂教学中 , 读是关键 , 但不可盲目地读 ,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读书训练 , 既要从教材特点出发 , 又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学生读书 , 努力做到:首先有明确的目标 。读书的方法很多 , 什么时候该用哪种 , 教师应给予引导 。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 , 培养语感 , 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 即“初读感知——精度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其次要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读书时间 。一般情况下 , 时间和效率是成正比的 , 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 , 往往会影响着到阅读教学的质量 , 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 切忌“走过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