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如何写?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以不同小学二到六年级学生为对象 , 以班级为单位 , 以一个学期为时段 , 以“实况记录”的形式 , 记录学生在写话(二年级)和习作(三到六年级)中出现的错别字 , 以供分析研究 。
为什么要调查习作(包括写话)中的错别字 , 而不是像某些研究那样选择听写或者看拼音写词语等方式呢?我们认为习作(包括写话)中出现的错别字最自然、最真实、最有研究价值 。因为学会写字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 , 如果自己意识到所写的字是错别字 , 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或请教他人等方式自觉地改正过来 , 而自觉修改习作、碰到问题主动请教等都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 , 也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 誊写在作文本上的应该是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 。如果这里面还有错别字 , 尤其是常见的、屡教不改的错别字 , 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 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
二、小学生错别字的特点
综观小学生的错别字 , 可以用“五花八门”来概括(从某种程度上说 , 我们应该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有些错字 , 可能是成年人意想不到的 , 比如将“花瓣”的“瓣”写成三个“辛”并列 , 将“血型”的“型”字中的“刂”改成“彡” , 等等 。
1.错别字的主要类型
我们对所记录的小学生的错别字进行分析 ,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类(限于篇幅 , 每一类只列举五六个例子 , 括号内是错别字):
(1)多写笔画 。这类错字的主要特点是多写了某一个笔画 。如:涩( )荒( )南( )阶( )丧( ) 。
(2)少写笔画 。这类错字的主要特点是少写了某一个笔画 。如:葱( )德( )真( )舞( )谐( ) 。
(3)笔画形态错误 。这类错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的某个笔画的形态写错了 。大多数情况是:该长的短了 , 该短的长了;不该带钩的带钩了;该写折笔的写成了弯笔;不该出头的出头了 , 应该出头的没出头等等 。如:抹( )朵( )乃( )躲( )离( ) 。
(4)多写部件 。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字中添加某个部件 , 其中有的添加部件后不成字 , 有的成了另外的字 。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受到前后字的干扰 , 也有的是因为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影响 , 或者“想当然” 。如:胸脯(胸 )搪塞(搪 )采掘(窬颍┚砹保粤保┘揖撸砭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