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的小蛇》小班教学反思如何写?

教学反思《好饿的小蛇》内容虽然有趣但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平行的 , 那么如何处理好平行的故事情节 , 让幼儿从始至终兴趣黯然?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单页阅读和跳页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 如在观察理解苹果的时候是按顺序单页阅读 , 说到葡萄和果树时就采用了看图猜读、到揭示结果再翻回前一页继续观察的形式 , 紧紧调住幼儿的胃口 , 使得活动进行更加富有情趣和生命力 。
不足之处:
1、在活动中过多的引导幼儿观察小蛇肚子的形状 , 而忽略了细节的东西 。如:欣赏小蛇的不同表情 。图画书中的读图更加重要 , 应该引导幼儿更加细致的观察图画 , 欣赏小蛇的不同表情 , 感知小蛇吞下不同东西的不同感受 , 增加故事的意外性 , 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
2、活动中故事阅读遍数 , 应侧重点有所不同 , 提高活动的丰富性 。第一遍 , 应注重让幼儿理解图书内容 , 学习完整的句式;第二遍应注重发展幼儿语言的完整性 。我在活动中过多的注重了幼儿语言的完整性 , 而忽略了图书中隐藏的其他有意义的教育点 。
通过今天的绘本阅读的集体教学活动 , 我对绘本阅读教学又有了一层新的理解和感受 ,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所提高 。

《好饿的小蛇》小班教学反思如何写?


这个月我们幼儿园陆续开展了打击乐的公开课活动 。我设计并执教了小班的打击乐活动《好饿的小蛇》 。《好饿的小蛇》原本是一本绘本故事 , 它里面的内容简单 , 画面有趣 , 很适合小班幼儿阅读 。对于幼儿来说 , 喜欢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 。因此 , 我截选这本绘本中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苹果、香蕉、葡萄、苹果树四种食物作为情节 , 通过小蛇吃这些食物所发出的“啊呜”声让幼儿进行模仿 , 熟悉节奏 。整个打击乐活动以内容简单的故事形式来贯穿 , 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 这也符合了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 。使得这堂打击乐活动变得更丰富、有趣 。活动结束后 , 针对这堂活动我进行了反思 。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 我把目标定位为两点 。
1.喜欢参加活动 , 感受乐曲的优美 , 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
2.初步认识图谱 , 熟悉2/4节奏型 , 具有初步音乐节奏感 。
整堂活动结束孩子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 但是在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完善 , 整堂活动偏于从故事中让孩子掌握节奏 , 让孩子在音乐中用乐器敲打感受的较少 。首先 , 我用播放肚子“咕噜咕噜”的叫声来导入好饿小蛇这个故事 , 孩子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在简单有趣的故事中 , 我通过小蛇吃东西“啊呜啊呜”的声音来导出节奏 。在吃第一种第二种食物的时候孩子们很难说出节奏 , 在吃第三钟食物时通过让孩子们模仿好饿的小蛇并且结合图谱加以引导孩子们还是能够大胆的说出节奏的 。在这个环节中缺少了让幼儿用手敲打节奏 , 如果让幼儿用手敲打可以让幼儿感知节奏 , 这样会使幼儿更容易掌握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先欣赏音乐 , 再用乐器敲打节奏 。但是在这个环节上 , 我没有让幼儿欣赏音乐 , 而是出示乐器让幼儿跟着我看图谱先敲打节奏一遍 , 然后合着音乐直接敲打节奏 。因为没有欣赏音乐 , 所以幼儿缺少了对音乐的了解以及对节奏的把握 。虽然幼儿节奏敲打的还是比较好的 , 但是都是在看我的手势 , 而且我在合音乐给幼儿指挥图谱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从这些上面可以看出我在活动前的准备上我还不够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