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如何写?

今天新授内容“十几减9”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巩固应用 。因为是开学第一节新课,结合本课内容,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为新课铺垫准备 。上学期在练习口算题环节,我采用的是抢答形式,通过一学期的试验,本学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天的口算题都要求独立完成 。这样能做到给每个学生都有一次练习的机会 。
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算法探究,充分给予孩子们动脑的机会 。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发现孩子们对旧知的接受能力还是强于新知的 。统计下来,用“算减想加”方法的孩子们明显多于用其他方法的孩子 。这让我对新知教学有了新的关注和突破方向 。
在新授部分,尽可能通过以前所学的方法和内容引入新知 。上学期对课后的反馈没有太多关注,这学期我计划新增“课后反馈”这一工作,重点对象为后进生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 。作业辅导主要以课本练习为主 。尽可能做到“今日所学,今日吸收” 。
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紧紧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对孩子奖惩方面的工作,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偏重于奖 。本学期仍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和数学小能手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 。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如何写?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 。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 。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 。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 。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