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如何写?( 五 )


在教学《十几减9》导入时创设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边摆了个水果摊 。”出示动画ppt,老师接着叙述故事:“由于他笑脸迎人,生意一直不错 。这不,没几天货架上的水果就没了,猴哥心里盘算着:看着这时节,桃应该也熟了,去摘几个桃子吧!”,老师激趣到:“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猴哥摘几个桃子吗?”,孩子们兴趣马上提上来了,很自然的进入对旧知的复习,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摘桃情节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孩子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开心 。
在教学计算时,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相对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的、动画的情境,会直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培养孩子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 。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增强计算的兴趣 。
二、加强学习活动,深化算理 。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计算方法 。同时知识的德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社对算理不断加深 。为了使一年级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课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学生都知道13—9=4,这时教师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提供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资料(一盒桃10个和外面的3个)自由、独立地去探索,尝试计算,找到解题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师生交流,寻找不同算法 。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难点的破十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 。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 。
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不用急于板书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把计算思路说清楚,继续追问其他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师及时小结,用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小组里说一说 。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板书计算过程 。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揭示—操作—说—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